论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b区转移预测因

202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医院订阅哦!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Ⅵb区转移预测因素及

rⅥa区、rⅥb区转移相关性研究

刘文,程若川,苏艳军,刁畅,马云海,钱军,张建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7(9):-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右侧喉返神经(rRLN)深面(r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和PTMC病人rRLN浅面(rⅥa区)、rⅥb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年7月至年6月昆明医院收治的例PTMC病人资料,根据rⅥb区是否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RLN深面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rⅥb区转移发生率为7.1%(5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年龄(P=0.)、肿瘤大小(P=0.)、肿瘤位置(P=0.)、腺外浸润(P<0.)、左中央区+rⅥa区转移(P<0.)、侧方淋巴结转移(LLNM)(P<0.)、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P=0.)、右侧肿瘤所在区域(P=0.)、rⅥa区淋巴结转移(P<0.)及其转移数量(P<0.)、比率(P<0.)均与rⅥb区转移相关,与多灶性(P=0.)、右侧多灶(P=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0.)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腺外浸润、rⅥa区转移、LLNM和右侧肿瘤区域是rⅥb区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临床病理学因素对PTMCrⅥa区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rⅥa区转移淋巴结≥2枚和发生率>60%时,rⅥb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别升高8.4倍和10.9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对rⅥb区高风险病人选择更为彻底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包含rⅥb区在内)。

作者单位:昆明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云南昆明

通信作者:程若川,E-mail:cruochuan

foxmail.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gjlmrys.com/jzxzz/11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