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几个指标变身控糖达人
2021-7-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牢记几个指标变身控糖达人
42岁的张老师和76岁的王大爷住在同一个病房,有一天他们两个聊天说起了血糖控制目标。张老师说:“王大爷,大夫跟我说了,空腹血糖要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要低于7.8mmol/L。”王大爷连忙说:“小张啊,你说得不对。大夫跟我说的是空腹控制到6-7mmol/L,餐后不高于10mmol/L就可以了。”俩人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
我们都知道血糖居高不下是众多糖尿病患者最头疼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那么不同人群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标准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大血管疾病的患者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3.病情较轻的患者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年龄在70-80岁的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1c在7.0%~7.5%就可以了。
6.经常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看来张老师和王大爷说得都没有错,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糖友们应该对号入座,牢记符合自己的控糖目标。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生命的长度不会打折。医院内分泌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科室,现开放床位52张,专家诊室2个。科室有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3名。是一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中医特色治疗突出,护理质量优秀的团队。
诊治范围:
营养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痛风、骨质疏松症、电解质紊乱等;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等。
治疗特点:
1.采取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的治疗手段,常规心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出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三个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及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路径管理,内外同治,辨证施治,配以院内制剂消渴舒丸、活血通络胶囊等,配合熏洗、穴位敷贴、针灸、灸法、中频治疗仪、中药直肠滴入等中医特色治疗,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治疗糖尿病,延缓慢性并发症方面优势显著。
2.甲状腺结节、代谢综合征、肥胖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治疗,中医特色突出,辨病辨证相结合,结合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中药塌渍、中药贴敷、耳穴埋豆、针灸等,临床效果满意。
3.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下丘脑、垂体等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积极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如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多参数监测仪、无痛神经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及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