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常用肿瘤标志物TOP10
2017-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作者:医院检验科
肿瘤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为了与恶性肿瘤做抗争,医学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之一就是近些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新型肿瘤标志物不断应用于临床,能够帮助人们及时发现肿瘤变化的一些“蛛丝马迹”,为临床医生在诊断疾病、治疗监测、复发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信息,是人类监控肿瘤的重要“侦察兵”。
为了让大家对标志物的种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为您盘点了临床上常用的十种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CEA是一个结肠癌标志物,但它又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很多肿瘤中,如结肠外的消化道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甲状腺癌等。CEA在监测治疗和预后中更有意义,术后CEA仍居高不下者预示有复发的可能。CEA水平还受吸烟影响,健康吸烟者参考值范围上限为7~10ng/ml。20%~50%良性疾患者CEA适量升高。尤其在肠、胰腺、肝和肺良性疾患中,但CEA水平仍保持在病理范围的低值部分,很少超过10ng/ml。
2甲胎蛋白(AFP)AFP常用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监测治疗效果,也用于诊断生殖细胞肿瘤(非精原细胞瘤的睾丸肿瘤)。约9%的恶性肿瘤和肝转移患者可见血清AFP升高(很少超过ng/ml,极少超过ng/ml),但其CEA水平有大幅度升高,因此,同时检测AFP和CEA可以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人群。AFP水平升高也见于肝脏良性疾患,大部分是间歇性升高且在病理范围的低值部分(极少超过ng/ml)。这些AFP阳性患者更易发生肝细胞癌。
3糖类抗原(CA)CA已成为监测浆液性卵巢癌病程及治疗反应的最重要的肿瘤标志。CA存在于浆液性卵巢癌细胞和浆液性腺癌的组织中,但不存在于黏液性卵巢癌中。很多输卵管、子宫内膜及宫颈内膜腺癌患者血清CA亦有所升高。在消化道肿瘤、支气管癌和乳腺癌也可见CA升高,卵巢癌转移患者CA升高更明显。血清CA水平与肿瘤体积有直接关系。经治疗后CA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妇科良性肿瘤及附件炎中可见CA升高,在妊娠前3个月的孕妇和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炎、慢性胰腺炎及肝硬化患者中可见轻度升高。CAl25水平随月经周期变化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故应避免在月经期检测。
4糖类抗原(CA)在胰腺癌或结直肠癌时,血清CA的表达升高。CA在胃癌患者体内有一定的表达。在良性胃肠疾患,如胰腺炎、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CA水平升高有限。
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CYFRA21-1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是一个有用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肺鳞状细胞癌。CYFRA21-1可用于膀胱癌的肌肉侵润的监测。
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对小细胞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NSE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敏感性可达85%。在肺良性疾患中,NSE可达到20ng/ml,恶性肿瘤多在25ng/ml以上。NSE也存在于红细胞、浆细胞和血小板中,若溶血发生或离心时间延长,可导致NSE值的升高。
7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纯精原细胞瘤14%的病例HCG阳性,AFP阴性。睾丸癌中70%~75%的非精原细胞瘤HCG水平升高。绒毛膜癌HCG通常阳性,同时AFP阴性。内胚窦瘤通常是同时HCG阴性,AFP阳性。此外部分胆囊癌、妇科肿瘤(卵巢、宫颈、子宫内膜及外阴肿瘤)患者HGC水平升高。
8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在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诊断,以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早在男性附睾上皮细胞中发现,故得名。其在正常的卵巢组织几乎不表达,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尤其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也是子宫内膜癌诊断的良好血清学标志物。同时,HE4在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与卵巢良性疾病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9前列腺特异抗原(PSA)PSA可监测前列腺癌的病程进展和疗效,并可监测前列腺肥大患者,尽可能早地发现前列腺癌。90%患者术后的血清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痕量水平,若术后血清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在前列腺肥大患者以及前列腺的炎症情况下,有时血清PSA水平会明显升高。肛门指诊、膀胱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经尿道活检、激光、测力法以及尿潴留,均可导致轻度或较高水平的、以及相对长时间的PSA升高,血清PSA检测应在这些检查之前或之后1周进行。
10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鳞状细胞癌的标志物,特异性高、敏感性低,常用于监测肺、宫颈、头颈上皮细胞癌的进展。其他鳞状细胞癌如皮肤癌、食管癌、膀胱癌、阴茎和肛门癌都会引起SCCA水平的升高。由于唾液、汗液和呼吸分泌物中存在大量SCCA,因此血样应避免暴露于皮肤和唾液。
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合理选择多项灵敏度高、特异性能够互补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2. 邹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25(2):71-72.
3. NishidaS,KitamuraK,IchikawaD,etal.Moleculardetectionofdisseminatedcancercellsintheperipheralbloodof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J].AnticancerRes,,20(3B):-.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