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节杨维杰中医ldquo治
2021/9/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夏季白癜风袪白 http://pf.39.net/bdfyy/bdfzd/191110/7601957.html
第二节杨维杰中医“治法”思路与董氏奇穴上一节:第一节杨维杰针灸治疗学对于奇穴治疗学的建构治法是中医理、法、方、药中“法”的重要一环,在中医各科中已行之久远,并不断改进,迭有创新,早已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然而在针灸临床方面,对许多人而言,仍旧是一个陌生的观念。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它在证的基础上,根据八纲而设立,用来指导临床。其有关用法在中医各科书籍中均记叙甚详,唯在针灸典籍中则不多见。随着医学实践的不断进步、发展,治法有些大法再分为几个小法,有纲有目,便于学习和应用。若能灵活掌握治法,并据以立方,用之于针灸临床,对针灸临床及学术的整体提高,必将有莫大帮助。维杰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整理归类出儿项治疗大法,使董氏奇穴的应用更灵活更广泛。现在即就维杰个人常用的几种治法内容与针灸结合略作举述。
一活用五行及藏象学说应用奇穴1.从五行藏象命名用奇穴董氏奇穴位以五行及藏象命名者,便有类似相关的治疗效用,例如木火穴治疗肝阳上六(木)及痰迷心窍(火)之中风后遗症:水金穴有金水相通之义,能治疗肺不肃降、肾不受纳之金水不通病变如咳嗽气嘴、打嗝腹胀呕吐、干霍乱等皆有特效。诸如此类者甚多,在前文已有详细说明。2.活用藏象治病用奇穴天黄、明黄、其黄三穴能治疗肝硬化肝炎,也能治眼昏、眼痛。通关、通山、通天能治心脏病、心脏性风湿病,也能治膝盖痛,下肢浮肿。通肾、通胃、通背能治疗肾脏炎、全身浮肿、四肢浮肿,也能治口干、喉痛。肾关为补肾要穴,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肩痛背痛、头痛、腰酸皆有显效。又例如驷马中、上、下三穴能治疗肺病,中医理论肺主气,又主皮肤,因此本穴治疗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对于各类皮肤病效果亦佳。又如木火穴既可疏肝去风,又可清火或温阳,是治疗半身不遂效穴。这些便是透过藏象学说发挥应用的例子。另外,透过五行学说及预防思想,这科种治法可以运用得更灵活,例如治咳喘,古人说:“发则治肺,平时治肾。”在发作期常针水金配合曲陵、三士,平时则针下三皇等,此类治例真是多不胜举。3.从五行生克应用奇穴治病穴位应用重视五行生克,亦为董氏奇穴治疗特色,例如驷马穴主肺及肺之藏象疾病,透过五行生克,尚能治疗结膜炎(使火不克金)、甲状腺肿(使金能制木),亦有卓效,其他亦可如此类推。
二、活用脾胃学说治疗杂病1.穴位位置与脾胃经个人从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探索董氏奇穴应用,发现董氏先祖对脾胃学说有一定认识,其穴位的位置分布似与脾胃学说有一定关系。例如常用的驷马上中下穴,及通关、通山、通天穴,位置均与胃经有交叠关系。治疗肾脏病及水肿要穴通肾、通胃、通背皆在脾经上。治疗心、肺两经之病,亦可从胃经着手。而治疗肝病之上三黄,虽与肝经有关,但穴位就在肌肉最为肥厚的地方,亦有应脾主肉,从脾治之的意味。2.根据五行生克,从脾胃治疗脏腑病个人临床治疗认为调理脾胃,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调恢复正常,则许多病便能治愈。从董氏奇穴的临床可以验证,例如用驷马治鼻炎,即有补土生金之意。用通关、通山治心脏病,有“子能令母实”之意(土水穴能治胃病,位于肺经,也是此一原理的反面应用)。治疗肾病用通肾、通胃、通背,此三穴皆在脾经上,此为崇土制水。治疗脾肾两虚之病,个人认为补肾不如补脾,先宜调后天,常用下三皇(天皇副、人皇、地皇)名日补肾,实亦皆在脾经路径上。治蛋白尿以脾肾双补法,取位于脾经之天皇肾关很好,这些就都能反映出董氏先祖的创穴是其源有自,深合理论根据的。3.维杰思路发挥脾胃学说治疗杂病调理脾胃是根据脾胃学说发展出来的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余曾运用此一学说治疗过许多疾病,运用奇穴之脾胃针刺疗法又可分为多项(以下每个病症虽列出多个穴位,但应用时选出三个穴轮替足矣):(1)升提中气:根据中气下陷,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以四花上(足三里)、人皇(三阴交)正会(百会)、中院、气海等穴治疗过脱肛、疝气、子宫下垂、胃下垂等病。(2)补脾生血:根据脾统血的理论以四花上(足三里)、人皇(三阴交)、通胃(血海)、隐白、膈俞等穴,治疗过功能性子宫出血、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四花上(足三里)、下三皇、血海、膈俞、内关治疗心脾两虚、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不足及多血症等。(3)健脾去湿:根据燥湿相得理论,以四花上(足三里)、火主(太冲)、天皇(阴陵泉)、阳陵泉、门金(陷谷)等穴清热利湿,治过急性肝炎、肠炎痢疾,以四花上(足三里)、脾俞、中脘、天枢、胃俞、天皇(阴陵泉)等穴温脾去湿,治过慢性肝炎、肠炎等病。
(4)调和升降:也曾根据升降原理,以上述穴位治过急性肠胃炎、胃肠功能紊乱顽固性呕吐等病;又曾以气海、中脘、四花上(足三里)、大椎、脾俞健脾升阳,治疗脾虚气乏,阴火鸱张之低烧。(5)痿取脾胃:此外还根据脾主肌肉,独取阳明经穴,治疗过营养不良性肌肉萎缩,如针驷马穴、肩中穴治疗肌肉萎缩。(6)其他:根据脾开窍于口,治过口腔炎等。又根据脾胃与他胜的关系.取四花上(足三里)四花外(丰隆).脾俞.肺俞健脾化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取四花上(足三里)、下三皇、血海、膈俞、内关治疗心脾两虚、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近代对脾胃经穴经过较深人的研究,很多资料也证明针灸脾胃经穴,对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和调节作用远较其他经穴广泛,因此调理脾胃以治疗疾病,是值得注意及研究应用的重要医疗手段。
三、活用三棱针点刺活血化瘀1.可刺穴位极多,治疗病种广泛董师刺血用穴之范围不受古书所限,除一般医师常用的肘窝膝胴、侧额、舌下、十二井、十宣、耳背等部位外,在董氏奇穴中多有发明,包含前臂、小腿、脚踝、脚背、肩峰等几乎无处不能放血,尤其是腰背部位,董师更是以之灵活运用治疗全身病变,董氏奇穴可刺血的穴位极多,灵活掌握,可治疗病种极为广泛。2.治证多效(治证多而有效)应用三棱针刺血最能活血化瘀,对于“病久人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寒气客则脉不通”“久病人络”等特有疗效。所谓“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刺血能“宛陈则除之”(久郁不通之病),运用三棱针点刺广泛治疗多种病变,尤善治风痛风痒之法,例如董师以三金穴治膝痛;金林穴治大腿痛;精枝穴治小腿痛;双凤穴治手脚麻;三江穴治妇科病;总枢治小儿高烧、呕吐等。维杰以委中治坐骨神经痛、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痛、痔疮;尺泽治胸闷、气喘、五十肩;足三里治胃病肠胃炎;以太阳穴(相当于颔厌穴部位)治偏头痛、头晕、结膜炎,所涉范围可谓内、外、妇、儿、伤科全部包括在内。3.正统泻络远针不刺患处董师之刺络针法最大特点在于取穴多半远离患处,正合乎古法正统之“泻络远针”,效果卓著而确实。反观时下点刺放血多取“阿是"或邻近穴位,效果未必突出,与董师相较,益见董师针术之高超。个人在董师受教下.亦以远处制血为主。4.维杰思路灵活变化刺血疗法(法中有法)维杰深入研究董师之刺血,并建构了寓有多种治法的刺血疗法,例如在太阳穴(风袭高位)刺血能去风活血;在耳背刺血能清火活血;在背部(阳之所在)刺血能温阳活血;在委中刺血能利湿活血,在四花中外(丰隆穴附近)刺血能化痰活血,在十二井刺血能开窍活血;如此刺血疗法之灵活,也真是不胜枚举。活血化瘀也是一种常用的治法,其所能适用的有效范围,并不逊于“调理脾胃”。对针灸界而言,这也是一种比较熟悉的治法,由于三棱针的悠久历史,连带地使“放血”疗法成为最古老的针刺疗法;近年生理解剖的发达及瘀血理论的深层研究,更使此一疗法赋人新的生命,并备受广大医疗界的积极关怀与重视。5.新病久病皆俱甚效活血化瘀疗法不仅治疗久病人络有效,对于新病同样有效,近年来以活血化瘀疗法为主的临床专论很多,关于冠心病、血管炎急腹症、肝病肾病、支气管疾患、皮肤病、妇科病、脑病、五官病、精神病,甚至肿瘤都有治疗的报道。个人每以曲泽.尺泽泻血治疗冠心病哮喘五十肩、手掌痛,以四花上(足三里)四花中(条口)泻血治疗急性肠冒炎胸痛久年冒病气嘴心脏病:
以委中泻血治疗痔疮、闪腰、腰痛项强、坐骨神经痛踝痛;以耳尖.耳背泻血治疗三叉神经痛、皮肤病、暴发火眼(结膜炎);以照海、中封泻血治疗中耳炎、疝气;大椎、三商泻血治疗感冒发烧;魄户、膏肓治疗久年膝痛,并利用背部其他腧穴点刺出血,广泛治疗各类疾病,迭收大效。现代医学研究指出,采用活血化瘀法:(1)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能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促进病理变化的恢复。(2)能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活动,促使炎症吸收及局限化,有利于消炎及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3)抑制结缔组织的代谢,以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4)调节血流分布及改善心脏功能。透过这些作用,从而达到“祛瘀生新”“通则不痛”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探讨及研究应用。四、活用奇穴补肾治疗1.针法贴骨抵骨除灵骨穴本即贴骨外,其他-些穴位如大白火主,门金又三等多功用之大穴,我个人略加调整,皆贴骨进针,九里穴深刺抵骨或近骨治证多而疗效高。其他如五虎妇科还巢等穴皆以贴骨刺之,贴骨或抵骨进针,有以骨治骨及以骨治肾的功效。2.活用合穴及水穴活用水穴亦为治肾的一种方法,如天皇(脾之水).叉三(三焦之水)、曲陵(肺之水)及下三皇等疗效较高之穴位,五行皆与水有关,所谓久病人肾,这些穴治疗慢性病、久病、脏腑病,尤其有效。3.维杰思路发挥补肾治疗补肾疗法也是中医治法中一个重要疗法,其方法也很多,但归纳而言亦不外乎补肾阴、补肾阳、肾阴肾阳并补及固涩法等。补肾法近年来也在各科临床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对于慢性病、难治症有其独到之处。个人临床亦常以补肾法治疗多种疾病:气管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多本着平时治肾,急性感染时治肺的原则治疗;补肾法也常用于治肺结核,特别宜于肺肾阴虚者,土水.水金、肾关治疗甚效,皆与水有关。从“治心益肾”之说,近年来补肾法又广泛用以治疗心血管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高脂血症。而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关于造血系统的疾病,近年来也广泛应用补肾法,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皆可以下三皇配上三黄,或三重、木斗、木留。由于肾主水,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尿路结石小儿遗尿尿崩症,也有用补肾法治疗的,如下三皇、通肾、通胃、中白、下白等。妇科病多由冲任失调所致,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胞脉又系于肾,是以妇科病与肾关系密切,也常用补肾法治疗,如水相、水仙、水晶等。风湿免疫系统也有很多疾病用补肾法治疗,尤其是治疗红斑狼疮(下三皇配火硬等),近年来更是众所周知。骨刺:以复溜为主穴配合后溪、人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椎骨质增生症,病例数百,近乎痊愈。此外,可针复溜、昆仑、火散(然谷).门金(陷谷)治疗慢性结肠炎:针涌泉光明(复溜)、内关治疗冻疮;针光明(复溜)、太渊、尺泽治疗慢性支气炎。治愈肾阳不足、肾阴亏虚之病亦多,除取用肾经穴位外,任督两经穴位亦常取以配合,人皇(三阴交)、照海、火主(太冲)、四花上(足三里)也常视症状而辅助应用。五、活用疏肝,可治疗风痰神志病变1.活用木土之穴调和肝脾例如火主穴为肝经(属木)原穴,穴性五行属土,最善于调理木土不合,肝脾郁结之病;门金穴位于胃经(属土),五行属木,亦善于调理木土不合,肝脾郁结之病;还有木穴在食指上,董氏奇穴原书说:“主治肝火旺、脾气燥。”这是:①透过肝与大肠通,亦善治肝脾不和之病;②本穴属荥穴位置范围,善于清火。2.活用木土夹经之穴调治风痰三重穴及侧三里、下三里皆位于少阳经及阳明经之间,少阳与肝相表里,善治风病;阳明经与脾经相表里,善治痰病。因此这几个穴都善于治疗风痰之病。脚上的木斗、木留穴亦位于少阳经与阳明经之间,善治风痰之病。3.维杰思路发挥疏肝治疗疏肝理气也是一种应用广、疗效高的治法,目前也经常被用于:①心血管病:冠心病、神经衰弱、高脂血症、颈动脉综合征;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迁延性肝炎、肝区胀痛、肝硬化、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胆道结石、尿血、遗精、小便不通、前列腺炎;③神志病变及杂病:癫痫眼病风湿病、疝气,甚至肿瘤及疮疡之肿胀疼痛;④妇科病:经前期综合征、乳腺增生、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个人尝以火硬(行间)、阳陵治肝郁胁痛;四花上(足三里)、火主(太冲)、门金(陷谷)、梁丘治疗肝气横逆,肝胃不和之胃溃疡;以阴陵泉、门金(陷谷)、火主(太冲)治疗肝脾不和之痛泻;以外关、阳陵、火硬(行间)治疗高脂血症;以火主(太冲)、曲池、阳陵泉治高血压;以火主(太冲)、人皇(三阴交)、内庭、门金(陷谷)治疗多种妇科病变;大敦、太冲、三阴交治疝气;内关、行间治膝痛、膝肿;以中封配合谷、曲池、肝俞、四花上(足三里)等穴治疗肝炎;配曲泉、气海、关元治遗精、小便困难等病,效验既多且高。肝以疏泄条达为其重要生理功能,肝气郁结则功能障碍,当升不升,当降不降,而使脏腑血脉,营卫阴阳不能和畅而导致诸病发生。透过疏肝“理气”可以调整机体功能改善新陈代谢,加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起病愈疾之目的。现代生活紧张,人们情志受其影响所及,许多病变都与肝气有关,疏肝理气疗法必将日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中医治法还有很多,如滋阴解毒、豁痰软坚、清心开窍等,多彩而富变化;每--疗法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如能加以化裁,都能用之于针灸临床,而它们彼此之间也并非个别孤立,而是互融互通、相辅相成的。例如治疗不孕症与肝肾有关,理气法与温肾法并用疗效更高;命门火虚腹泻温肾有效,辅以调理朋胃更好;冠心病,活血化瘀有效,理气亦有效,配合治疗,见效更快;骨质增生单犯温肾就能收效,辅以活血化瘀,在有关经络点刺泻血,更能加速早愈。这些都是很好的明证,本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述,仅提出上述几种治法譬喻叙说,虽不够全面,但足以说明治法在针灸临床的重要性。六、配合节气时辰发挥更大疗效1.四季分剌时间治疗学虽是新近崛起的一门临床科学,但远在两千年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却早已有较多的篇幅论述时间治疗学的要则,并提出了-些因时施治的方法,例如在季节治律方面曾说:“春刺荣,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又说:“肝主_......脾主长.....肺主.....向主.的....面对全身泛发性的疾病时,可在与主旺之脏腑有关经穴施针,如春日针上三黄;夏季针通关通山;秋天针驷马;冬天针下三皇等。对于病久体虚病患,又可配合季节,针其母经有关穴位,以收补虚之功。临床治疗痹证,掌握季节与症状之关联性,疗效更高。春日风胜多见行痹,冬日寒胜多见痛痹,夏秋湿冷多见着痹。治疗或以肝为主,或以脾肾为主,各以该季当旺之脏为主,再结合其他有关脏腑治疗,收效至为宏速。2.四时分刺此外,亦可以奇穴配合《内经》-日四时分刺法治疗多类疾病,例如治疗咳嗽,先针奇穴水金,再按(内经》“朝刺荣,午刺俞,夕剩合,夜刺井”原则,加针鱼际太渊或尺泽等穴,每次仅取二穴,用针少却效果显著。至于子午流注,董帅每于下午三至五时(申时)于委中点刺出血治疗痔疮,疗效甚佳。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之纳子法的应用,这说明了董师对于时间治疗学有相当的认识。我个人平日针刺颈椎及腰椎骨刺最常应用人中、后溪束骨复溜等穴,此类病人下午来针,效果较佳。因未时十二经流注至小肠经,申时流注至膀胱经,酉时流注至肾经,又未时任督子午流注开人中穴,下午恰值未、申、酉时,针这几个穴位与时辰流注有关,当然效果甚好。
点击『分享』转发至您的朋友圈
在点下方‘再看’支持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