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版
2021-11-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导语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4万例,死亡约7万余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患者的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版)》(ABCC),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晚期乳腺癌包括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Ⅳ期)乳腺癌。局部晚期乳腺癌通常包括可行根治性手术的部分ⅡB(T3N0M0)期和ⅢA期原发性乳腺癌以及难以行根治性手术的累及皮肤、胸壁或广泛淋巴结受累的ⅢB、ⅢC期乳腺癌。本指南中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仅针对初始不可手术、尚未扩散至远处的局部晚期乳腺癌(ⅢB、ⅢC期)。
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不同。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自然病程,并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激素受体(hormonereceptor,H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6抑制剂等。
年,在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内从事乳腺癌病理、影像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讨论,在版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版)》(ABCC)。需要强调的是,本指南仅提供在中国范围内的应用诊疗建议,在此基础上,各个地区可能需要结合晚期乳腺癌的特殊性和每例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
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年中国新发女性乳腺癌病例约30.4万,发病率为45.29/10万,死亡约7万余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晚期乳腺癌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和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晚期乳腺癌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的提出是20世纪末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临床医师需要为每例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诊疗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指南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均适用,而有一些建议则仅适用于转移性乳腺癌。
推荐证据级别:(1)ⅠA:证据来自至少1项高质量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高质量荟萃分析,有明显的临床获益,强烈推荐;(2)ⅠB:证据来自至少1项高质量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有临床获益,优先推荐;(3)ⅡA:证据来自有一定局限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荟萃分析,有一定的临床获益,一般推荐;(4)ⅡB:证据来自有一定局限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荟萃分析,临床获益有限,可以推荐。
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晚期乳腺癌管理复杂,多学科参与非常重要(包括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医师、介入治疗科以及营养专家、肿瘤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师和姑息治疗专家)。
(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晚期乳腺癌,个体化提供适当的心理关怀、支持治疗和症状相关的干预应作为常规。
(3)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后,医护需同患者讨论沟通未来的治疗和护理目标。虽然晚期乳腺癌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谈话时应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文化差异,并尽可能提供文字信息。(4)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平衡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考虑患者意愿,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满足患者需求,充分考虑治疗给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5)应注意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费用问题。做出治疗决定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生活质量、预期寿命和意愿等多方面因素。
(6)患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反映了症状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反映出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应准确收集这些信息并结合其他临床评估方法,鼓励患者记录症状。以往患者感受常与医师记录不一致,有可能医师未能完全描述患者的疾病体验,如仅简单记录精神恐惧、失落、厌食、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患者参与记录症状显得更为重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