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症几十年,6位院士给出抗癌处方
2023-3-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
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人为什么会患上癌症?
第一,内在因素,占15%,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
①遗传因素:癌症是由于癌症的细胞不仅形态和结构异常,并进行自主性增殖,经过复杂的演变而成的,因此癌症也是细胞或分子遗传病。但真正直接遗传的癌症只是少数不常见的癌症。
②免疫因素:研究发现,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癌症。临床研究的资料表明,人体对癌症确有免疫能力,有不少病人可以长期带瘤生存而不恶化,说明人体对肿瘤有一定抵抗力。
③内分泌因素:人体有很多内分泌腺体,如垂体、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肾上腺、睾丸、卵巢等。内分泌腺体功能正常时,各种内分泌活动处于平衡状态。当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内分泌系统长时间地处于失调或紊乱状态时,就容易诱发癌症或其他疾病。
第二,外界环境因素,占17%,其中社会环境10%,自然环境7%
①化学因素:其来源甚广,种类繁多。医学研究发现,不同的化学物质会引发不同的癌症。如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可诱发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②物理因素:其包括电离辐射、异物或慢性炎症刺激等,一般情况下,物理因素致癌的发生率较低,其原因相对明确,防护措施也容易收效。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的辐射。
③生物因素:对生物因素研究较多的是病毒。其中1/为DNA病毒,2/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
第三,个人生活方式,占6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使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得以预防。防癌的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最大限度减少接触致癌物质,二是多摄入防癌食品。
以肺癌为例,肺癌作为癌症之首,其发病率的升高与环境因素等有关,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
据有关统计,0%的癌症发病都与长期吸烟有关。抽烟的人和不抽烟的人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8-12倍。此外,有研究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喉癌的危险高8倍,食管癌的危险高6倍,膀胱癌的危险高4倍。
第四,医疗条件因素,占8%。
如果及早检查,胃癌或肠癌患者可能只是息肉或溃疡,完全可以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切除息肉或治愈溃疡,而中断发展至癌症阶段;肝硬化患者亦可通过有效干预,大大延缓发展至肝癌的时间。
研究癌症几十年,6位院士给出“抗癌处方”,务必转给父母瞧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很多癌症是吃出来的,饮食记住5个字”
癌症的发生本身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表示:癌症的发生和饮食息息相关,十大高发癌症当中,大约有7~8种和“吃”有关,所以,想要预防癌症,饮食上一定要多下功夫。
记住这5大字:粗、淡、杂、少、素。
“粗”为多吃粗粮、粗纤维类食物;
“淡”为少吃高脂肪、动物蛋白类食物,
少吃盐;
“杂”为食物类型要丰富,不要太单一;“
少”为注意控制糖、蛋白质、脂肪以及能量的摄入量;“素”为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以及加工肉。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每天至少吃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减轻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肺癌和胃癌等癌症发生几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主任医师孙燕:“像控制酒驾那样控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主任医师孙燕表示,“吸烟对人的危害不比交通事故小,每年万中国人死于烟草及烟草相关疾病,全世界每年有16.5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二手烟。
为了自己健康,为了预防癌症,建议大家向控制酒驾,那样控制吸烟量,临床上有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听那我的劝说才把烟戒了,院士早点行动愿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生几率。“
“很多人也确实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又戒不掉,还为自己找理由,说谁谁谁吸烟就活得好好的,这里我想说的是,他们看到的只是个体,而我作为医生,看到的是一个被烟草毒害甚深的群体,他们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是肺癌症病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协和医科大学原校长巴德年院士:保持愉悦的心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协和医科大学原校长巴德年院士表示:“我的防癌秘方只有一条——保持愉悦的心情。”
情绪良好对于健康和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长期情绪不良,包括发脾气生闷气,抑郁,都会导致身体产生应激反应,此时更容易降低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现如今的人所承受的压力相对比较大,但如果不懂得释放压力,就会导致自身健康受到损伤,所以学会与人倾诉,学会寻找释放压力的方式很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坚持游泳,5年癌症没复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表示:最好防癌症运动就是——游泳。医学上早就有研究发现,游泳对人体所能起到的有益生理作用,坚持游泳能促使身体内产生内源性的干扰素,从而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复发。
汤院士在门诊碰到一位红光满面的复诊癌症患者,在检查他的病历之后,发现他在年的时候被诊断为肝癌手术切除后,第2年复发再次切除后,04年又再度复发。
汤医院是建议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并鼓励他坚持游泳,5年以后,再次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没有发现癌症复发,患者表示5年来并没有使用其他方法,就是按照嘱咐除了定期服用药,还会每天坚持游泳20~0分钟。
像这样的癌症患者在我这里并不是个例,“游泳”早已成了我给癌症患者除药物之外最好的“处方”。
游泳能够帮助活动筋骨,还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最关键的是人在游泳过程中能够释放压力,就像一条鱼无忧无虑在水中游玩。
——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熬夜加班,那是要我们早死啊
熬夜引发猝死的新闻,屡屡出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对此也回忆到:“我当住院医师时,12点吃完夜班饭,还要值班,领导12点睡觉,让我们加班,那是要我们早死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现与保持正常睡眠的人相比熬夜或睡眠严重不足的人期晚期癌症风险增加24%,早期癌症风险增加49%。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熬夜不仅可造成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夜间的灯光也会破坏褪黑素形成,内分泌是保护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环,缺少它容易让癌症“有机可乘”。
熬夜不仅会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还会加速人的衰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的睡眠时间至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临床肿瘤专家孙燕:不知道啥时得癌症,所以每年体检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临床肿瘤专家孙燕表示:癌症是由身体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不容易察觉,尤其是癌症早期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即便像我这样的癌症专家,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发生癌症。
所以,我要求自己定期体检,而是还是一年两次,两次是因为有的癌症隐蔽性比较高,偶然一次体检未必能发现。
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长,癌症治疗难度又比较大,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任何疾病越早发现越有助于治疗,也能尽可能降低对自身的损伤。
很多人可能觉得体检就是浪费钱,很多时候都检查不出疾病,但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愚昧的。体检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小病灶就能及时对症治疗。
延伸——癌症需要做什么检查?
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主要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肿瘤标志物是恶性肿瘤在人体内生成、增殖的过程中,肿瘤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一种物质或者是人体组织所产生的一种物质。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糖类抗原15等。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骨扫描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优点是无创性检查,无痛苦、操作简便、可重复操作,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内镜及病理学检查
纤维内镜检查包括:气管镜、喉镜、胃镜、肠镜检查。病理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疾病诊断方法,是从患者身上获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查,在鉴别良、恶性疾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如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