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的10大疑问,你要的答案都在这藏
2021-9-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01藏医与中医诊脉法一样吗?
答:藏医脉诊法在初期可能借鉴了中医学的理论,但后期根据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出具有藏医药特色的脉诊诊疗方法。藏医是更具藏医的三因经行分解和论述脉诊疗法体系。
诊脉的时间及起居应该如何掌握非常重要,适宜的脉诊时间是太阳刚刚照在山顶,室内的热空气没有外散,室外的冷空气没有入内,患者前一天的饮食精华已经分解,还没有进食之时是脉诊的最佳时间。患者须清晨起床,不能进食,也不要过度劳累,不要吸进冷空气,须注意保温。
切脉的部位和方法是用寸(食指尖)甘(中指尖)恰(无名指尖)三指切手腕搏动脉。切脉的手法分浮取、中取、沉取三种。寸、甘、恰所代表的脏腑,男女略有区别。
男左手的寸、甘、恰脉,分别反映心、脾、肾(左肾)及精府,右手的寸、甘、恰脉分别代表肺、肝、肾(右肾)。女寸脉反映的脏腑,左手为肺,右手为心,其余相同。
正常人一息(一呼一吸)脉跳五次,多于五次者有热,少于五次者有寒。脉象因病而异,主要分十二种。热性病的脉象为浮、洪、大、弦、滑、硬;寒性病的脉象为沉、迟、弱、细、浮、虚。
“隆”的脉象是浮、空、有时停顿。“赤巴”的脉象是快、盛、紧。“培根”的脉象是弱、沉、慢。
02寺院中的喇嘛都是藏医吗?答:不是所有的喇嘛都是藏医。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传统藏族文化的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并不单单是念经修佛的场所,可以堪称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在藏族文化中,有“十明”学,也就是十种不同的学科,其中就有一种是医方明。
03藏药都是丸剂吗?答:很多患者只服用过丸剂的藏药,以为藏药只有这一种剂型,其实传统藏药的制剂类型多达8种,分别为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油、煅制剂、浸膏剂和药酒。而在现代的国药准字号产品中,丸剂是较为普遍的剂型。
04藏医外治疗法是指手术吗?答:藏医外治疗法的概念比较广,手术也包含其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外治疗法都是手术。藏医对身体外部进行疾病治疗的方法统称为外治疗法,主要包括:温、强、烈三种。
温和的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痛苦和创伤,例如涂擦疗法、熏蒸、烤电等;强的方法可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痛或小部分创伤,但可以忍受,例如放血、艾灸等;烈的方法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和伤痛,例如切除、割断、拔除等。
05藏药与中药的区别是什么?答: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五源生成六味,六味治疗疾病。另外,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等,其中以苦味为治疗热证疾病最佳,酸为和治疗寒性疾病最佳,甘为味用于滋补类最佳。
由于藏药一般生长在海拔多米以上的高原,所以长期处于高缺氧、高日照、低温,没有被污染环境里生长,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具有较高的含氧量,所以它的药效极佳。
另外,藏药治病的最大特点是平衡三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从机体根本上去治疗疾病。藏药的采集、炮制加工、储存与中药有很多不同之处。
06现代藏药的特点?答:现代藏药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藏药炮制工艺相结合精制而成,用现代工业的制药技术使药品的剂型成片、胶囊、冲剂等。
另外我们把药物中有些物质融于水有些物质融于酒精,将这些提取物提取出来以后,我们经过三效,二效浓缩成稠膏,再将稠膏经真空喷雾干燥制成药粉,经过分离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将其制成药粉再制成胶囊,片剂、滴丸、口服液、软胶囊等,一改过去的传统剂型,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量小、效宏、安全、可控”。
07藏药的用药特点?答:藏药的使用和藏医的理论体系是紧密结合的。藏医将“隆”、“赤巴”、“培根”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都归结为“寒症”、“热症”两大类型,藏药方剂亦按其性质将药区分为“热性”、“寒性”两大性能。藏医在治疗“寒症”时用“热性”药,治疗“热症”时用“寒性”药。
在临床上藏药治病多采用数药合成,很少使有单方,这样具有多种疾病同时治疗的优势。许多药方配药都在25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七八十种、一百多种。藏医用药讲究调伏增效、适当配制,即各类药物适配对治。
传统的藏医理论认为药材的根对治骨骼病,枝对治脉络病,茎对治肌肉病,叶对治六腑病,叶液对治骨髓病,芽对治骨血精液病,花对治眼病,果实对治内脏病,尖对治头部病,外皮即树干下部之皮对治皮肤病,韧皮治筋病,树脂对治四肢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性、味、效,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08名贵藏药的服用方法?答:服用名贵藏药时,在服用的头天晚上用温开水把一粒药丸泡在一个瓷杯里,避光,并加上盖子,第二天加少量的温水黎明时空腹嚼碎服用。
09服用藏药的注意事项?答:
1.忌生冷、辛辣、酸腐、油腻刺激性食物;
2.有些药孕妇慎用;
3.当药品发生性状、外观改变时禁止服用;
4.饭前或饭后服用遵医嘱。
5.如正在服用其它药品,使用该药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为什么内地人服藏药疗效好!答:藏医学认为,山上生长的药材对山脚下的人群会有一定的耐药性,所以藏药用在不同环境的人群身上,疗效可显著提高。藏药生长在青藏高原米以上、日照充分、药物活性成分含量高,用在低海拔人群身上疗效显著,特别是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极佳。
赵当智,男,藏族,医院藏医科医师,青海省藏医药学会藏医达日卡“放血”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基层卫生人才数据库“藏医针灸”优选人才。年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藏医学专业,从事中藏医临床工作8年,出版专著《藏医学疾病外治法》,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