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糖监测,我们聊一聊

2021-7-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血糖如何监测

跟糖友们聊天是王小护的日常工作之一

从而挖掘出许多影响疾病预后

但医患都容易忽视的问题

其中血糖监测不规范比例最大

王小护

大家在家怎么监测血糖的呀?

患者A

偶尔去药店免费测一个血糖。

患者B

每天监测餐前餐后血糖,手上密密麻麻全是针眼。

患者C

家里也有血糖仪,但是怕痛,没有不舒服就想不起来测

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监测血糖

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患者更应该加强血糖监测。

——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相关指南。

1测血糖的重要性

如何知道我们血糖是否平稳?测血糖!

如何了解食物或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测血糖!

如何验证降糖药物是否持续有效?测血糖!

如何快速识别低血糖?测血糖!

血糖值可是动态变化着的,不同时间、状态的血糖值的高低是不同的。影响血糖值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睡眠、情绪。甚至气温变化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2如何测血糖

我们了解到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血糖值是不同的,也有着各自的意义。血糖有6个黄金时刻,从其之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血糖是否正常。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加测血糖

有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

尝试新的饮食或者不能规律进餐时;

口漏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剂量不准确时

运动前后

仅仅监测血糖还不够,血糖监测还需要检测葡萄糖耐量和糖化血红蛋白。

3监测血糖的频率

血糖控制差或者病情危重的患者,每天监测4-7次;

病情稳定或血糖控制已达控制目标的患者,每周测1-2天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后,睡前血糖);

胰岛素治疗起始阶段的患者,每天监测5次;

改变生活方式时,及时测血糖

4监测血糖的步骤

注意事项

血糖试纸的保存

试纸应放置在防潮及避光的原装瓶内,并储存在温度不超过摄氏30度的干爽阴凉处,切勿将试纸放入冰箱内或在阳光下直射。或将瓶盖一直开启。每次开启新试纸时,请立即将开瓶日期写在瓶上,有效期为开启日起三个月内,已过期试纸请立刻丢弃。

手指酒精消毒干透后实施指尖采血

第一滴血擦去不用,因为容易出现酒精混入血液,会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出现血糖值偏差。

手指疼痛难忍排斥测血糖怎么办?

俗话说“十指连心”,每天扎手指谁受得了?手指神经分布密集,而手指指肚最为敏感,所以我们可以在手指侧边采血,侧边指腹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相对不痛而且出血充分。

采血针勿重复使用

糖尿病人的体质差,抵抗力低下,抗感染能力差,容易

引起感染。使用过的采血针上容易有细菌繁殖,可能

会直接危害健康。

注意定期校对

血糖自我监测是用简易仪器检测的

与医院的检测值比可以允许

正负有10%左右的偏差

家里的血糖仪建议每个月去校正一下。

医院内分泌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科室,现开放床位52张,专家诊室2个。科室有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3名。是一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中医特色治疗突出,护理质量优秀的团队。

诊治范围:

营养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痛风、骨质疏松症、电解质紊乱等;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等。

治疗特点:

1.采取中西医结合、中医为主的治疗手段,常规心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出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三个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及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路径管理,内外同治,辨证施治,配以院内制剂消渴舒丸、活血通络胶囊等,配合熏洗、穴位敷贴、针灸、灸法、中频治疗仪、中药直肠滴入等中医特色治疗,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治疗糖尿病,延缓慢性并发症方面优势显著。

2.甲状腺结节、代谢综合征、肥胖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治疗,中医特色突出,辨病辨证相结合,结合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中药塌渍、中药贴敷、耳穴埋豆、针灸等,临床效果满意。

3.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下丘脑、垂体等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积极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如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多参数监测仪、无痛神经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及急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

科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gjlmrys.com/jzxzz/12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