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囊肿结节息肉怎么办赶快分享这

2021-3-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定期健检,健康不减”、“健康检查作得好,长命百岁没烦恼”,年新一轮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已在乡镇、医院逐步开展起来。自年国家实施全民健康检查以来,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健康体检的观念逐渐在农村、社区居民中得到普及。

多数医学知识薄弱的群众对体检报告上的指标不理解,“胆红素超标了有没有问题?”,“甘油三酯超标是不是高血脂?”,医院门诊经常遇到这些五花八门的咨询,还有一些人在体检中发现了囊肿、小结节、息肉,因为害怕是癌,不少人会对体检报告上的问题忧心忡忡,甚至坐立不安。

随着医学检查设备愈发先进,各种“结节”、“息肉”、“囊肿”、“血管瘤”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这些字眼的出现,很多人立马会开始惴惴不安地联想到癌症。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这些体检常见病。

囊肿是什么?需不需要治疗?

囊肿是长在体内某一脏器内、囊状的良性包块,其内容物性质是液态的,就像一个小水囊。囊肿多是良性的先天性疾病,常常出现在肝脏、肾脏和卵巢上,在囊壁上皮细胞持续分泌下可不断增大。一般情况下囊肿生长缓慢,所以可能长期或终身无症状,临床表现也随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而异。

先说肝囊肿,肝囊肿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如果肝囊肿小于5cm,没有特殊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如果肝囊肿大于5cm,有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当出现肝部不适、餐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影响肝脏功能时,就需及时就诊治疗。

肾囊肿也不必慌张,如果小于5cm,每年定期随访观察就可以;如果囊肿较大或出现压迫症状,或患有遗传性多囊肾,影响肾功能,则需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卵巢囊肿多发生在20-50岁的女性,大多数为良性,但确实是有一部分恶变比例,恶变后会成为卵巢癌。如果女性出现持续的痛经、腹痛、或突发腹痛,特别是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医院治疗。

目前B超已成为体检的常规项目,而囊肿的良性还是恶性,通过B超基本都能发现,如果实在有疑虑,可以增加CT检查确诊。经过一番解释,囊肿是不是并不那么可怕。那么结节呢?邻居大姐体检就发现甲状腺结节,听说需要切除,她吓坏了!

有关“结节”的疑问

结节只是影像学上描述的一个名词,指在超声、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时看到的异常信号影,而不是病灶的性质。本质上说,结节是一种体积比较小的肿物,稍微大的就叫包块,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我们身体常见的结节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

很多人都在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恐慌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事实上,只有5%-10%的甲状腺结节可能是甲状腺癌。

一般来说,甲状腺结节癌变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家族里面有患甲状腺癌的家族史;年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单发、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结节内血流丰富、微钙化的结节;甲功五项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的患者。所以,甲状腺结节患者不需太过紧张,可以根据超声检查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如果患者忽然出现憋气、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不适症状,提示结节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应尽快检查治疗。

乳腺结节是对乳腺占位的一种描述,常见于乳腺增生及乳腺肿瘤性疾病。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炎及乳腺癌等都可以表现为乳腺结节。所以,检查出乳腺结节,应先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乳腺核磁等检查手段,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肺结节通常指影像学检查(X线或CT)中发现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小于5毫米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小于1厘米的结节称为小结节,大于3厘米的病灶则称为肿块。

大概只有1%的肺结节是恶性的,但随着结节的增大,恶变率就会显著增加。除了结节的大小,还需要综合评估是否有边缘毛刺化、增长速度倍增、肺小结节欠光整等。同时,还要结合病人本身是否具有肺癌的高危因素等指标,来综合判断这些结节是临床切除还是定期观察。

息肉最终会恶变么?

关于息肉,我们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常见的息肉有肠息肉、胆囊息肉、宫颈息肉等。按照显微镜下诊断,息肉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部分非肿瘤性息肉可向肿瘤性发展。因此,如发现体检报告上有息肉,需完成相应检查,以明确息肉的病理类型。

肠息肉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最多,小肠息肉较少,主要分为非腺瘤性和腺瘤性两种。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关系不大。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体检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活检或切除,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后进行治疗。有家族病史的人,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胆囊息肉是指由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凸起的占位病变,胆囊息肉也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如腺瘤、血管瘤等引起)。尤其是无蒂息肉(包括局限性胆囊壁增厚,厚度大于4毫米)属于胆囊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建议这类患者一定要定期复诊。

宫颈息肉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可能癌变,临床上宫颈息肉的癌变率在0.2%-0.4%。年龄超过45岁,尤其更年期前后患有宫颈息肉的朋友,应及时门诊处理,将息肉送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征象,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总之,“结节、包块、囊肿”等有时也被笼统地写成“占位病变”,对此不必恐慌,它们有可能是肿瘤,也可能不是肿瘤。肿瘤又被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常说的癌症是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完善,进入21世纪,癌症免疫治疗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已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自源性体内免疫细胞激活疗法就是国内科学家另辟蹊径,开发出的全新靶点免疫疗法。

该疗法能够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水平,提高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和NKT细胞的活化水平,下调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同时,将肿瘤微环境中的M2亚型巨噬细胞逆极化为M1亚型巨噬细胞,这种新型生物免疫疗法能够在削弱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提升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

年的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上,科学家们批露了有关免疫细胞激活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在美国、中国、新加坡等世界多个地区开展了临床前研究,该新型抗癌疗法在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治疗上均展现出优秀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疗法更加独特之处是,通过肌肉局部注射,能够大大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一旦上市,在门诊或患者自行均可注射。

媒体报道,免疫细胞激活疗法已率先在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获批,柬埔寨金边的皇家肿瘤治疗中心已获免疫细胞激活疗法授权,目前面向全球征集免费试用患者,给晚期癌症患者多一种选择,多一份延续生命的希望!总之,我们要正视癌症,但也不能闻癌色变,想要远离疾病更不能讳病忌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定期体检才是拥有良好身心的制胜法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gjlmrys.com/jzxzz/11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