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太平洋二十地狱之门硫磺岛战役

2021-9-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吃什么补黑色素最快 http://m.39.net/pf/a_4654662.html

硫磺岛几乎位于马里亚纳群岛和东京的中点,对于美国战略轰炸日本本土有着重大意义,更一度被日本陆海军航空兵用于对马里亚纳群岛美军B-29基地发动先发制人打击。于是,美军计划对硫磺岛发动攻坚战,参战部队完全由专精两栖登陆战的海军陆战队组成。同时,硫磺岛日军统帅栗林忠道也将海岛防御战术发展到了极致,打造了一座空前坚固的海上要塞。就这样,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于年2月19日撞开了地狱之门,与日军“合力”奉献了一场最经典的岛屿攻坚战。

?“灰烬与碎石”

硫磺岛(IwoJima)是小笠原群岛(BoninIslands)的最主要岛屿,位于东京南方1,公里、塞班岛西北方向1,公里,几乎是两者的中点。硫磺岛本身成扇贝状,尖的一头指向西南、圆的一头位于东北,东北到西南长约8公里、西北到东南宽约5公里。岛上海拔约米的制高点折钵山(Mt.Suribachi)孤悬于西南角,是一座黑色的死火山;岛中部是一片相对平坦的台地、比两侧海岸高4.5米,上面覆盖着一层松软的黑色火山岩;岛北部以崎岖山岭和峡谷为主、整体地势高于岛中部,-C号高地、号高地、-A号高地、-B号高地分别坐落在岛北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颇似城墙的四座塔楼。硫磺岛北岸是陡峭的悬崖,基本无法用于登陆,但是东西两侧海岸都相对平坦。

硫磺岛地图

然而,硫磺岛常年弥漫着类似于“臭鸡蛋”的恶心味道,而且无论从空中还是从地面来看也都丑陋无比。一名美军士兵曾经对硫磺岛评论道:“上帝创造完世界后,肯定是把剩下的灰烬与碎石废料随手丢成了硫磺岛”。然而,硫磺岛所在的位置使它注定将成为太平洋战争中双方激战的战场,无论在美日哪方手中也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航空基地。

太平洋地图,右下角是硫磺岛与各地的距离

自从一战结束以来日本就开始殖民小笠原群岛,至年硫磺岛上已经居住有1,名平民,但是全部在战斗开始前撤离。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海军也注意到了硫磺岛作为航空中继站和拱卫东京的战略意义,一直以来都有上千人规模的驻军,而且至年修建了3座机场,沿着岛中轴线从西南向东北方向一字排开,分别是千鸟机场、元山机场、北机场,美军称之为一、二、三号机场。战争爆发后,许多日本航空兵单位经由日本本土—硫磺岛—马里亚纳群岛—特鲁克—拉包尔这条航线直接飞抵前线,因此硫磺岛可谓关键一环。

年中期-年初的战略态势

随着美军发动马里亚纳攻势,硫磺岛成为了中太平洋前沿阵地,更成为了空中激战的战场。年6月15日,就在美军登陆塞班岛的同一天,TF58特混舰队派出两个特混大队(TaskGroup)前去空袭硫磺岛,以3架舰载机为代价击落10架零战、地面击毁7架,还在父岛(ChichiJima)击毁3艘船只和21架水上飞机。次日,53架美军舰载机借助恶劣天气的掩护又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声称击毁了硫磺岛机场上的63架日机、美军仅1架舰载机被高射炮击落。

美军从空中俯瞰硫磺岛

6月24日,就在日本海军航空兵再次调集架飞机至硫磺岛和父岛、准备为马里亚纳海战惨败挽回颜面之际,美军大黄蜂号航母(USSHornet)、巴丹(USSBataan)、贝劳森林(USSBelleauWood)号轻型航母先发制人,派出51架F6F“地狱猫”战斗机横扫硫磺岛,以6架飞机为代价击落29架日机(另一日方记录40架)。恼羞成怒的日军先后派出两个攻击波还击美军航母,但是其中第一波20架天山舰攻全军覆没!第二波7架天山舰攻、9架彗星舰爆和23架零战及二式水战当中7架天山和10架零战被击落,美军航母毫发未损。

后来直接支援登陆作战的SB2C舰载俯冲轰炸机

7月3-4日,美军航母再次来袭,分别在3日和4日击落了20架和11架日机,以至于硫磺岛上日军仅剩9架战斗机和8架舰攻。这最后17架飞机于7月5日起飞攻击美军航母,结果仅剩4架战斗机和1架舰攻幸存,据说在7月6日也被美军全数消灭。美军如此强大的空袭一度让岛上日军以为美军登陆在即,于是拼命地请求增援,但是大部分运输船都被美军潜艇送至海底,硫磺岛守军更是数次眼睁睁地看着运输船沉没却无能为力。最终,硫磺岛守军对美军即将登陆的判断被证明是虚惊一场,同时日军正在酝酿以硫磺岛为跳板发动大胆突袭、先发制人摧毁布署至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军B-29轰炸机。

?越洋突击:空袭马里亚纳机场

年10月末,隶属于美国陆军航空兵第20航空队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开始被布署至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机场。陆航总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Henry“Hap”Arnold)对B-29寄予厚望,希望以这些金属巨鸟将日本炸至投降。同时,早就与布署在中国的B-29交过手的日军深知以现有的日军战斗机和高射炮击落B-29简直难过登天,一旦美军从马里亚纳群岛开始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轰炸,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日本陆海军航空兵极为罕见地联合行动,打算趁马里亚纳群岛的B-29形成战斗力之前,以硫磺岛为跳板发动先发制人打击,力求将其摧毁在地面上。于是,日本海军和陆军分别派出大量一式陆攻、银河陆爆和四式重爆“飞龙”前往硫磺岛。

日本陆航的Ki-67四式重爆“飞龙”,属于日军的新锐轰炸机

此时,负责马里亚纳群岛防空以及压制帕甘岛(PaganIsland)的是美军第战斗机大队和第6夜间战斗机中队,分别装备P-47“雷电”战斗机和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为了防止日军发动突袭,阿诺德特意向塞班岛送去了1台辐射预警雷达(MicrowaveEarlyWarningRadar),但是工程兵紧缺的海军人员迟迟没有将其安装。

年11月3日凌晨1:30,日本海军第攻击飞行队的9-10架一式陆攻率先飞抵塞班岛艾利机场(IsleyAirfield)上空展开偷袭,但是只有5枚炸弹命中机场,美军P-61则击落了1架一式陆攻,另外2架因不明原因损失。当晚,9架发动空袭的日本陆航四式重爆当中也有5架被击落,美军几乎毫无损失。11月7日,4-5架四式重爆再次来袭,美军声称击落3架、日军没有记录损失。日军的突袭行动暗淡开场:损失重大却几乎毫无战果,11月24日,美军B-29更是首次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将炸弹投向了东京。

这架B-29躲过了日军空袭,后方不明目标被日军命中、燃起大火

在此刺激下,日军于11月27日发动了两场大规模空袭。凌晨时分,4架四式重爆贴着海面低空突防,完全避开了美军雷达,以至于美军连机场上的灯光都没有熄灭!随后投下炸弹炸毁了1架B-29、炸伤11架,日军4架重爆全身而退。然而,当天最疯狂的戏码还未上演。12架来自海军第航空队的零战各挂载1枚kg炸弹对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机场发动了单向自杀式攻击,由2架“彩云”侦察机导航至目标。这次,日军再次贴着海面低飞,其中1架零战擦上海浪受损,随后前往帕甘岛迫降时被美军P-47击落,但是另外11架于12:30突然飞抵机场上空,通过一番炸射击毁3架B-29、击伤2架。在疯狂的战斗中1名日本飞行员居然强行降落,掏出手枪与美军对射、最终被击毙,这一疯狂举动被美军第21轰炸机司令部指挥官海伍德·汉塞尔准将(HaywoodS.Hansell)亲眼目睹。另外10架零战也全部损失,美军声称P-47击落4架、高射炮击落6架,自身1架P-47被高射炮误击击落,但是更有可能的是日军战斗机主动撞向了地面目标!29日凌晨1:00,日军轰炸机再次夜袭,其中1架被击落。

11月27日被炸毁的B-29轰炸机

此次打击一举毁伤了17架B-29,阿诺德顿时怒不可遏,要求海军调来2艘驱逐舰为塞班岛提供预警,还派来了2架加装雷达的B-24轰炸机担任空中预警机。然而,前者的作用十分有限,后者更是完全没有派上用场。12月7日,日军再次来袭,派出海军第攻击飞行队的一式陆攻和陆军第战队的10架四式重爆(其中2架因故障提前返航)高空轰炸,一举炸毁3架B-29、炸伤多达23架,日军仅陆军就损失了6架四式重爆,随后因为损失过大暂停了攻击。

美国空军之父、二战中的陆航总司令亨利·阿诺德五星上将

12月25日,实力有所恢复的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展开了规模最大的一次突袭,共24-25架轰炸机于22:10飞抵塞班岛上空,炸毁4架B-29、炸伤11架,日军则有3架轰炸机被P-61击落、另1架被美军高射炮击落。不过,此番攻击后大部分日军航空兵部队都被调往菲律宾方向发动“特攻”,自1月2日日军单机夜袭塞班岛、击毁1架B-29、击伤3架后就再也未能成功空袭马里亚纳群岛美军机场,此后尝试发动空袭的5架轰炸机当中4架被击落,无一取得命中。

美军推土机清理B-29残骸

至此,日本陆海军于年11月至年2月之间共计发动了约80架次空袭,共击毁11架B-29、重创8架、轻创35架,造成美军45人阵亡、超过人受伤,还有1架P-47毁于高射炮误击,日军损失大约37架飞机。其实相比于同期的本土防空战来看,这样的交换比对日军来说已经算是相当划算,却根本未能达到阻止B-29空袭日本的战略目的。

因此,日本陆军计划以九七重爆运载第1挺进联队(空降部队)人突袭马里亚纳群岛各美军机场,但是由于美军连续空袭硫磺岛机场、乃至最终攻占硫磺岛而告吹。然而,不死心的日本陆海军制定了更加疯狂的“剑作战”计划,准备以60架一式陆攻和银河陆攻分别搭载海军吴第特别登陆部队和陆军第1挺进联队各名空降兵,随后兵分三路,每路20架飞机搭载名空降兵分别突袭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美军机场。原本计划时间被定为8月19-23日之间,但是美军舰载机于8月9日突然击毁了准备用于剑作战的29架一式陆攻和20架银河陆攻,6天之后日本投降、行动彻底告吹。

美军持续轰炸硫磺岛日军机场,使得日军突袭行动告吹

?分遣队行动:海军陆战队的表演

无论如何,这些以硫磺岛为跳板的攻击行动和计划说明硫磺岛对于马里亚纳群岛机场有着相当威胁。而且一旦拿下硫磺岛,作战半径为1,公里的美军P-51战斗机就可以飞抵日本上空为B-29护航,受损的B-29也可以在硫磺岛紧急降落,因此美国陆航认定攻占硫磺岛对于对日战略轰炸意义重大,促使尼米兹早在年10月9日就下令攻占硫磺岛,代号为“分遣队”行动(OperationDetachment)。

此次行动堪称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三年半两栖登陆战经验之集大成者。此前一直从瓜岛到帕劳群岛,海军陆战队都必须与陆军部队协同作战,但是此次硫磺岛登陆战将完全由海军陆战队担纲主演。“分遣队”行动的总指挥由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担任,两栖舰队和登陆部队分别由里奇蒙·特纳中将(RichmondTurner)和霍兰德·史密斯中将(HollandSmith)指挥,这二位是从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就开始合作的老搭档,分别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独占鳌头的两栖登陆作战专家。哈里·希尔少将(HarryHill)担任特纳的副手,他是特纳一直以来的得力干将,还领衔指挥过埃尼维托克环礁之战。陆战队方面参战部队隶属于第5两栖军,军长由哈里·施密特少将(HarrySchmidt)担任,曾经作为陆战四师师长参与了马绍尔群岛和塞班岛战役,后来又作为第5两栖军军长指挥过被誉为“最完美登陆战”的提尼安岛战役。因此,美军可谓是给“分遣队”行动派出了“典礼阵容”级别的指挥团队。

分遣队行动的三位主要指挥官(从左至右):特纳中将、施密特少将、史密斯中将

具体负责攻占硫磺岛的部队是格雷夫斯·厄斯金少将(GravesErskine)指挥的陆战三师、克利夫顿·凯茨少将(CliftonCates)指挥的陆战四师和凯勒·罗基少将(KellerRockey)指挥的陆战五师。陆战三师和陆战四师以及两位师长均参与过数次两栖登陆战,但是陆战五师在年11月11日才成军、硫磺岛是其初次参战,师长罗基少将自从参加一战以来也没有再次指挥战斗。好在陆战五师抽掉了不少其他陆战师的骨干,比如瓜岛的战斗英雄约翰·巴斯隆??????????????枪炮军士(JohnBasilone),多少弥补了战斗经验的欠缺。

依次为陆战三师师长厄斯金、四师师长凯茨少将、五师师长罗基少将

美军计划于年2月19日由陆战五师、陆战四师一左一右于硫磺岛南岸登陆,陆战三师作为预备队随后跟进。美军登陆滩头从左至右分别代号绿、红、黄、蓝,依次被委派给了陆战五师27、28团,以及陆战四师23、25团,陆战26团和陆战24团则分别担任陆战五师和陆战四师的预备队。为了避免此前在塞班岛和贝里琉岛登陆时的日军滩头阻击造成的重大损失,两个陆战师特别获得了68辆装备75mm火炮的LVT(A)-4两栖火力支援车,作为第一波次登陆、提前压制日军。

美军登陆计划

参谋人员们十分清楚,硫磺岛上的战斗绝不会轻松,因为情报人员发现岛上日军正在大规模挖掘坑道,还装备有大量火炮,同时遍布硫磺岛的火山灰将严重影响美军车辆乃至人员行动。即便如此,美军计划人员还是严重低估了即将遭到的抵抗:美军将20,多日军低估成了13,人,而且完全没有预料到栗林忠道已经将硫磺岛打造成了一座立体要塞。

?海上要塞:栗林忠道的防御计划

自从美军进攻马绍尔群岛以来,日军就意识到了硫磺岛迟早要成为美军的目标,因此从年5月开始向硫磺岛增兵,随即将小笠原群岛陆军部队整合为第师团,下属第1混成旅团(第-独立步兵大队为主)布署在硫磺岛、第2混成旅团(第-独立步兵大队为主)布署在父岛、第1混成联队布署在母岛。为了协调后来派往硫磺岛的更多部队,日本陆军又专门成立了小笠原兵团,直属参谋本部指挥。

同时,栗林忠道中将于年6月8日走马上任,同时担任第师团师团长、小笠原兵团司令。不同于大部分思想僵化、对美军了解甚少的日本陆军将领,骑兵出身的栗林忠道曾经在年担任驻美武官,对于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印象深刻、也深知“美帝少爷兵贪生怕死”的说法纯属自欺欺人。另外,栗林忠道还曾经在年担任过第23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攻占香港的作战,此后担任第2近卫师团师团长,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带兵经验都相当丰富。

战前的栗林忠道

到任之后的栗林忠道首先意识到美军的主要目标必然是硫磺岛,因此将大须贺应少将手下的第2混成旅团和第1混成联队主力分别从父岛和母岛调至硫磺岛,随后又获得了池田增雄大佐麾下第联队的增援。年7月18日,曾经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马术金牌的西竹一男爵中佐也率领第26战车联队搭乘日秀丸前往硫磺岛,但是被美军海鲡号潜艇(USSCobia)击沉,28辆坦克全部沉没,不过全联队余人只有2人死亡。无奈的日本坦克兵们一等就是五个月,直到年12月才最终得到了11辆97式坦克和12辆95式坦克。海军方面也派来了市丸利之助少将统领小笠原群岛的海军警备队、航空兵和建筑部队,并且补充了数千兵员。

第26战车联队联队长、前奥运会马术冠军西竹一中佐

后来美军在硫磺岛上缴获的95式坦克

硫磺岛上的日军火力相当强劲,至年末共有门75mm口径以上的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12门mm超口径迫击炮,65门97式mm和81mm迫击炮,33门80mm以上口径的岸防炮,94门75mm口径以上的高射炮,超过门98式20mm和96式25mm高射机关炮,69门94式37mm和一式47mm反坦克炮,70座mm和mm喷进炮(火箭弹),11辆97式坦克,12辆95式坦克。岛上陆军共计13,人、海军7,人,而且在年初还将获得少许增援,等到美军登陆时总兵力在21,-23,人之间。

四式mm火箭弹

四式mm火箭弹发射架

总结此前岛屿防御战的经验,栗林忠道决定彻底摒弃固守滩头的战术、改为持久防御。栗林忠道将主力部队布署在北部山区内,在二号机场(元山机场)一线布设主要防线,包括大量混凝土堡垒,然后在三号机场(北机场)一线依托山脊和山洞布设第二道防线,另外以第独立步兵大队单独固守岛南端的折钵山。日本工程兵惊喜地发现,岛上比比皆是的火山灰可以轻易被加工成混凝土,可以用于构筑工事、掩体。

日军兵力布署:可见主力集中在北部山区

不过,比起地上的混凝土堡垒,地下坑道作业才是硫磺岛防御体系真正出神入化的部分。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战史的形容:如果说贝里琉之战中日军将坑道作业发展成了一门艺术,那么硫磺岛的坑道作业就是一门科学。日军在北部山区和折钵山下方都构建了巨大的地下掩体,从医院、弹药库、藏兵洞到地面火力点一应俱全,而且每个坑道体系都有众多出入口和通风口,以防被美军活埋。日军的大部分重武器也都被移至山洞、隧道中,以厚重的钢门遮蔽射击口,只有开火时才打开。日军的大部分地上工事、火力点基本也以地下坑道连通,因此哪怕美军消灭了个别日军火力点,日军还是可以通过坑道重新将其占据、从背后攻击美军。

掩体中的mm海岸炮,可见混凝土墙非常厚实,好在这门被美军舰炮摧毁

机场旁边的mm双联装高平两用炮

最能代表硫磺岛日军防御坚固程度的就是栗林忠道位于岛北部地下20米的指挥部,这处地下坑道长达米,地上部分是一个45米长、21米宽的混凝土通讯碉堡,顶部混凝土厚达3米、四面混凝土墙也厚达1.5米,里面可以容纳70名无线电操作员。日军甚至试图挖掘一条长达27公里的地下隧道来连通北部阵地和折钵山,等到美军登陆时已经完成了18公里。

栗林忠道在硫磺岛上指导布防

不过,栗林忠道不仅带领手下构筑了如此完善的阵地,还针对美军将会手握绝对海空优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作战计划,主要包括四点指导精神:1.美国军舰炮击期间各部队不得开火还击、以免暴露位置。2.美军首批部队登陆期间不得开火。3.日军将等到美军登陆后前进米左右再突然开火、同时从南北两侧集中火力攻击滩头上密集的美军。4.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后,布署在一号机场(千鸟机场)附近的日军重武器将要向北部山区撤退,以保存战力、持久抵抗。栗林忠道还特别下令不允许进行“万岁冲锋”,甚至命令所有士兵必须消灭10名美军,之后必须以游击战持久抵抗至最后一人,不准冒然“玉碎”。为了执行这一计划,栗林忠道特意积累了足够支持两个半月战斗的粮食和弹药,作为长期抵抗的物质基础。

岛上海军指挥官市丸利之助极力反对栗林忠道的战术

这一非常有违“武士道精神”的战术招致了巨大反对,第师团参谋长堀静一大佐、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大须贺应少将、海军硫磺岛警备队司令井上左马二大佐联名抗议,甚至闹到了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以至于参谋本部都专门咨询了经历诺曼底登陆不久的德军意见。德军自然十分支持栗林忠道,表示对于日军来讲固守滩头毫无希望,最终参谋本部全力支持栗林忠道,撤换了堀静一和大须贺应,改由千田贞季少将指挥第2混成旅团,只是海军仍然不买栗林忠道的帐。无论如何,栗林忠道的战术可谓是日本岛屿防御经验的集大成者,其准备时间、地理优势和兵力、火力配置都远超同级别岛屿守军。

接任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一职的千田贞季少将

?隔靴搔痒:美军轰炸

自从年6月以来,布署在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国陆航B-24轰炸机就开始连续轰炸硫磺岛,更是从12月8日开始连续74天不间断轰炸,战役开始前最后三星期内更是每天都出击多达30架次。然而,B-24的高空轰炸对于日军的混凝土工事和地下坑道几乎毫无作用,甚至都做不到完全压制日军机场。

B-24高空投弹、轰炸硫磺岛,效果非常有限

B-24投下的磅炸弹落向折钵山

海军方面的炮火支援也问题不小。海军陆战队计划人员原本要求海军对硫磺岛进行至少10天的炮击,但是由于海军计划在登陆硫磺岛的同时派出舰载机突袭日本本土,况且不久后就要展开对冲绳岛的登陆战,因此将炮击压缩至三天。火力支援舰队主要包括战列舰田纳西(USSTennessee)、爱达荷(Idaho)、得克萨斯(Texas)、纽约(NewYork)、内华达(Nevada)、阿肯色(Arkansas),重巡洋舰切斯特(Chester)、盐湖城(SaltLakeCity)、塔斯卡卢萨(Tuscaloosa)、彭萨科拉(Pensacola)和轻巡洋舰维克斯堡(Vicksburg)。不过,美军提前为探明的目标编好序号、分配给各舰在飞机校正下进行精准炮击,算是针对此前战术的改进。

美军为每艘战舰专门划分了负责区域,争取准确打击探明目标

纽约号战列舰14英寸主炮炮击硫磺岛

2月16日早晨8:00,美军开始炮击,但是由于天气恶劣效果令人失望。次日,随着天空放晴美军加大了炮击力度,舰载机也支援了架次,42架陆航B-24也前来轰炸硫磺岛。不过,岛上的不少日本海军海岸炮违抗命令开火还击,命中了田纳西号战列舰、造成4人受伤,彭萨科拉号重巡洋舰更是遭到6枚mm炮弹命中,舰上17人阵亡、人受伤,洛伊茨号驱逐舰(USSLeutze)也被命中,舰上7死33伤。此外,12艘搭载水下爆破队(UDT)的LCI炮艇竟然全部被击中,炮艇上共7人阵亡、人受伤,UDT阵亡1人,LCI-号沉没。18日,美军舰炮集中炮轰了滩头区域,最终声称摧毁或重创了登陆滩头附近的个主要目标,包括11座海岸炮台、22座5英寸高平两用炮台、16座大型碉堡和93座小型掩体。

2月17日美军驱逐舰近距离掩护UDT水下作业

美军炮弹击中折钵山山顶瞬间

美军LCI炮艇抵近轰击折钵山

2月19日清晨6:40,北卡罗来纳号(USSNorthCarolina)和华盛顿号战列舰(USSWashington)也加入了最后的炮击,42艘LCI炮艇也在7:30抵近射击,仅火箭弹就发射了超过10,枚。8:00过后,TF58特混舰队的架舰载机飞抵硫磺岛上空炸射日军目标,其中包括从埃塞克斯号航母(USSEssex)上起飞的VMF-中队的24架F4U,这是陆战队航空兵首次从航母上出击。然而,陆航的大部分B-24因为迷雾返航,只有19架前来投弹。从8:25开始,重新开火的美军军舰在30分钟内发射了8,枚炮弹。这样的炮火让硫磺岛地动山摇,躲藏在隧道中的日军士兵们精神濒临崩溃,然而栗林忠道的主要防御体系毫发未损,美军轰击如同隔靴搔痒。随着辆LVT两栖登陆车于8:30越过攻击发起线,陆战队员们即将迈进地狱之门。

登陆舟艇在田纳西号战列舰前方集结

美军LVT越过攻击发起线

?地狱之门:硫磺岛登陆战

8:59至9:02之间,美军第一波登陆部队在LVT(A)-4火力支援车的带领下冲上了海滩,起初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即便如此,美军还是陷入了麻烦:滩头后方的台地高达4.5米,上面铺满了火山灰,不仅LVT很容易陷入火山灰里动弹不得,就连陆战队员的脚踝都迅速陷入其中,只能艰难向上攀爬。等到9:12,美军前四波登陆部队均在没有遭到阻击的情况下顺利上岸,但是只有先头部队登上台地向前进发,其余人员均聚集在海滩上。从9:30开始,日军的炮击炮、火炮开始炮击美军,而且火力密度逐渐增强。

美军首波登陆部队乘LVT直奔滩头,排列十分紧密、场面非常壮观。图三后方的高山既是折钵山

早晨10:00,随着栗林忠道一声令下,日军打开了地狱之门。瞬间,从左侧折钵山、右侧山区高地和前方火力点三个方向各种炮弹、步机枪子弹、火箭弹铺天盖地地向聚集在海滩上的美军砸来,众多陷在火山灰中的LVT、吉普车、坦克当场被击毁,陆战队员们也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在松软的火山灰中挖掘散兵坑,各部歇斯底里地向后方要求运送沙袋。向前推进的陆战队员们没有意识到日军的火力点大部分都以坑道连通,常常被重新占据火力点的日军从背后偷袭,根本动弹不得。于是,多达6,名陆战队员被压制在不到3公里宽的滩头阵地上,日军炮弹伴着此起彼伏的哀嚎声阵阵落下。

美军陆战队员冲上拥挤的滩头:注意右侧被摧毁的LVT和前方明显高出滩头的台地

美军推土机尝试为DUKW开辟登上台地的通道

不过,陆战队员们深知留在滩头上只能等死,因此纷纷按照计划向前出击。哈里·利沃塞吉上校(HarryLiversedge)麾下于最左侧绿滩登陆的陆战28团任务艰巨,其第1营奉命在第2营掩护下推进米至岛西北岸,孤立折钵山日军。然而,第1营的进攻完全暴露在折钵山日军居高临下的炮火之下,而且一路上都是日军火力点。B连连长德怀恩·米尔斯上尉(DwayneE.Mears)挥舞着M手枪身先士卒突击了多个日军火力点,但是伤重不治牺牲;C连连长菲尔·罗奇上尉(PhilE.Roach)也在突击中受伤。好在技术精湛的美军60mm迫击炮炮手以异常准确的火力逐个压制了日军火力点,最终B连1排成功在10:35突进至岛西北岸,但是全排只剩5人,随后于11:00赶到的第2排也仅剩7人!

陆战五师顶着左侧折钵山上的日军炮火毅然前进

陆战28团奉命于此处推进至岛对岸、孤立折钵山

随后,陆战28团3营在12:10-13:00之间冒着猛烈炮火登陆,随即与第2营一起于15:45在陆战第5坦克营C连的14辆M4坦克掩护下对折钵山发起了进攻。然而,其中8辆坦克先后因为陷入火山灰、遭到日军命中、压上地雷等原因损失,另外2辆坦克被日军反坦克炮击毁,最终攻击失败,奋力推进了米的第2营被迫在夜幕降临前撤回出发阵地。

在折钵山山脚下遭到炮击的陆战队员

机枪手用M向折钵山方向射击

于红滩登陆的陆战27团1营立即在陆战第5坦克营A连支援下推进至一号机场(千鸟机场)南部边缘,但是随后遭到猛烈阻击、无法前进。瓜岛的著名战斗英雄、荣誉勋章获得者、HBO迷你剧《血战太平洋》的主角之一约翰·巴斯隆正是于10:30在此带领机枪班向前突进时英勇牺牲,被追授海军十字勋章。右侧齐头并进的第2营从一开始就遭到了猛烈阻击,但是娴熟地绕过了大部分日军火力点,然后专门组织突击小组以火焰喷射器、手榴弹、炸药包将其一一消灭,以此推进至俯瞰西北海岸的悬崖。随后登陆的第3营则尾随第2营扫清了被绕过的日军火力点。作为陆战五师预备队的陆战26团于17:30前顺利登陆,在一号机场以南设立了防御阵地,同时陆战五师下属的陆战第13炮兵团也通过DUKW两栖卡车登陆,于夜幕降临前投入战斗。

陆战27团2营在LVT(A)-4的掩护下艰难推进

在红一滩头上艰难爬上台地的陆战27团1营,约翰·巴斯隆所在部队

美军火焰喷射手烧毁机场旁边极为隐蔽的日军火力点

陆战四师左侧的陆战23团于黄滩登陆,其第1营顺利前进至一号机场东侧,但是第2营从一开始就遭到了猛烈阻击,而且配属的坦克基本全部陷在海滩上无法前进。于是,第3营在第2营背后登陆,一路消灭日军火力点猛攻至机场边缘,但是最终在17:30无法继续前进、转入防御。下午,担任预备队的陆战24团和陆战第14炮兵团先后。后者的DUKW从14:05开始载着75mm和mm榴弹炮陆续上岸,却难以登上台地。最终,美军直接以人力将75mm榴弹炮推上台地,但是mm榴弹炮过于沉重,因此只能由DUKW退入水中、通过冲刺一下冲上台地。经过巨大努力,陆战第14炮兵团在傍晚之前基本投入作战。

陆战23团1营部队被压制在滩头上,可见海滩上满是陆战队员和尸体

美军半履带自行火炮直接命中机场边缘的日军碉堡,注意左侧的mm高射炮

按照角度判断,这张照片中的陆战队员很可能属于陆战23团

在登陆日当天投入作战的陆战第14炮兵团mm榴弹炮

在4个陆战团当中,情况最为险恶、伤亡也最惨重的是在最右侧蓝滩抢滩的陆战25团,因为他们直接暴露在正面和右侧山崖上方的日军火力之下。战至下午,最右侧的第3营K连、L连和I连已经分别伤亡了8名、5名和6名军官,几乎只能靠士官们指挥,本应前来增援的陆战第5坦克营A连也被雷区阻止,只能在远处开火助战。即便如此,第3营还是在后续登陆的第2营掩护下于14:00对右侧山崖和采石场不惜代价发动突击。正面强攻的美军在居高临下的日军火力打击下损失巨大,以至于第3营营长于17:30被迫请求预备队陆战24团增援一个步兵连才能勉强继续作战。即便如此,陆战队员们深知这片俯瞰滩头右侧的山崖至关重要,反复重新组织进攻,居然在17:00拿下了山崖和采石场。不过,原本有人的第3营仅剩人还能作战,一天之内就失去了战斗力!

陆战25团士兵在情况最为凶险的蓝滩准备前进

随着夜幕降临,硫磺岛第一天的血战终于告一段落。狭窄的海滩上布满了熊熊燃烧、冒着黑烟、满身窟窿甚至倾覆沉没的各型登陆车艇,火山灰上也遍地尸体和强忍着伤痛的伤员。此时,陆战队员们,尤其是在塞班岛和提尼安岛都经历了日军夜间反攻的陆战四师官兵,都等待着日军的夜袭。然而,这一夜之内来袭的只有密度丝毫不减的日军炮弹和少数爆破小组。日军的猛烈炮击甚至迫使美军于23:00暂时关闭黄滩和蓝滩,陆战23团1营营部更是被直接命中,大部分军官当场阵亡,恐怖的mm巨型迫击炮弹也偶尔落在美军之间。同时,尽管美军消灭39名乘坐驳船突袭陆战28团的日军,还是有不少日军爆破小组偷袭得手,其中陆战25团的弹药库于凌晨4:00被爆破小组炸毁,整整两艘登陆艇上的81mm迫击炮弹、汽油、火焰喷射器燃料瞬间爆炸、一时间火光冲天。

登陆日当晚美军滩头阵地情况

美军后来缴获的mm迫击炮

登陆日当天,美军粗略统计阵亡失踪人、受伤1,人、还有99人因为非战斗原因撤离,但是实际伤亡人数要远远更加严重,登陆的56辆M4坦克也有28辆被摧毁或者失去了战斗力。不仅这样的伤亡率堪比塔拉瓦、贝里琉等滩头血战,硫磺岛登陆战的情况却又尤其艰难:在这一整天的战斗中,美军未能抓获哪怕一名日军,甚至连日军尸体都鲜有发现。在这一整天憋屈的战斗中,美军似乎在和一个看不见的敌人交战,同时陆战队员们在栗林忠道布下的陷阱中死伤枕籍。然而,两个顽强的陆战师、共30,多名陆战队员已经在硫磺岛上站稳了脚跟,而且折钵山上的全部日军重炮基本都在战斗开始的三小时内被摧毁,陆战队员们已经依靠血肉之躯撞开了地狱之门。

阵亡在火山灰上的两位陆战队员

几天之后仍然遍布滩头的登陆舟艇、两栖车辆残骸

炮火之下不分种族:登陆日当天,两名非裔陆战队后勤兵在DUKW被击毁的情况下作为步兵投入战斗

?推荐影片

推荐电视剧:《血战太平洋》第八集

推荐理由:《血战太平洋》第八集讲述了陆战队作战英雄约翰·巴斯隆毅然重返前线、最终在硫磺岛壮烈牺牲的经过。这集从陆战队员的视角出发,表现了硫磺岛登陆日当天装甲车辆爬上台地的困难以及日军炮火打击下密集的陆战队员们遭到的重大伤亡,更深刻地讲述了巴斯隆这位英雄的心路历程,让人致以最深挚的敬意。

注:历史图片、地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gjlmrys.com/jzxzys/13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