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周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2021-2-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民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万左右,平均每天1万人确诊,平均每分钟有超过7个人患癌。推广癌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01
肺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家族史;
2、年龄≥50岁;
3、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者;
4、特殊职业者(矿工、厨师、化工原料接触者等);
5、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结核、慢性炎症)。
-筛查建议-
1、定期肿瘤筛查。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有效手段,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非高危人群每2年检查1次。发现肺部小结节或毛玻璃样改变的病灶,要定期随访,咨询肺癌专家门诊;
2、必要时肿瘤标志物检测;
3、胸片不能作为筛查手段,PET-CT不能作为筛查手段。
-预防措施-
1、戒烟,拒绝“二手烟”;
2、特殊职业者做好个人防护;
3、房屋通风,尤其是厨房、卧房等区域;
4、健康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5、适量运动,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分钟;
6、生活环境干净舒适,尽量避免环境污染;
7、保持良好心态。
02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尤其是肠道肿瘤家族史,或肠癌病史;
2、年龄≥45岁;
3、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4、有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5、盆腔接受过放射性辐射。
-筛查建议-
1、一般人群: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5年1次结肠镜检查;
2、高危人群:无肠道报警症状者,建议40岁开始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2年1次结肠镜检查。有肠道报警症状者,立即专科就诊(注:肠道报警症状即有便血、肛门坠胀、粘液便、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肠道症状两周以上者)。
-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做好肿瘤风险筛查;
2、合理膳食结构,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3、适当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4、及时治疗便秘,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03
乳腺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家族史;
2、有乳腺导管、小叶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
3、胸部放射治疗史。
-筛查建议-
1、一般女性:40-70岁每半年超声检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70岁以上每年1次超声检查,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2、高危人群:35岁起每半年超声检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必要时乳腺磁共振检查、BRCA基因突变检测。
-预防措施-
1、适量运动,健康膳食,避免肥胖;
2、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避免熬夜;
3、慎用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和药物,如蜂王浆、蜂胶、雪蛤、避孕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5、适龄婚育,至少半年母乳喂养;
6、一般女性定期接受专科检查。
04
肝癌
-高危人群-
1、肝癌家族史;
2、男性年龄≥45岁;
3、慢性乙肝或丙肝,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嗜酒、长期食用霉变食物。
-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每半年1次超声检查,1次甲胎蛋白检测;
2、高危人群:甲胎蛋白检测阳性,每2~3个月检查1次,必要时CT、多模态磁共振检查;甲胎蛋白检测阴性,可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的检测。
-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
2、禁食霉变食物和被污染的水;
3、戒烟戒酒,适量锻炼。
05
食管癌
-高危人群-
1、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史;
2、年龄≥40岁;
3、反复反酸、吞咽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4、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渍、热烫、粗硬、霉变食物;
5、吸烟和重度饮酒;
6、Barrett、食管炎或癌前病变。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应立即接受1次色素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1次普通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建议每年1次色素胃镜检查。
-预防措施-
1、多吃新鲜食物,戒烟戒酒;
2、忌食过烫、过硬食物,细嚼慢咽;
3、积极诊治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息肉、憩室等。
06
胃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家族史;
2、年龄≥40岁;
3、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
4、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筛查建议-
1、内镜筛查:高危人群应接受1次色素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1次普通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建议每年1次色素胃镜检查;
2、定期幽门螺旋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检测。
-预防措施-
1、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盐饮食,戒烟限酒;
2、积极治疗慢性胃病,如萎缩性胃炎等;
3、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07
宫颈癌
-高危人群-
1、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
2、HIV感染者;
3、性生活较早,不洁性生活史,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
4、有多次孕产史;
5、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史。
-筛查建议-
(一)筛查项目推荐
1、宫颈/阴道细胞学:液基细胞学/巴氏涂片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3、有条件提倡联合筛查(细胞学+HPV)。
(二)筛查年龄及频率
1、有性生活史的21岁以上女性;
2、21-29岁女性,每两年进行1次细胞学筛查;
3、30岁以上细胞学和HPV病毒联合检测,如果两项结果都正常,可间隔3年再筛查;
4、65-70岁的老年妇女,10年内连续三次结果正常可停止筛查;
5、孕期第一次孕检时筛查;
6、既往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应每年筛查,至少20年;
7、筛查避开月经期,前24小时内无性生活,不做阴道灌洗或上药,保持外阴清洁。
-预防措施-
1、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戒烟;
2、适龄接种HPV疫苗;
3、按照不同年龄段接受筛查;
4、管理和规范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
08
卵巢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尤其是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等;
2、有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及相关基因携带者;
3、40岁以上未受孕生育者;
4、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者。
-筛查建议-
1、健康体检应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
2、年龄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1次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盆腔超声;
3、有家族史者建议遗传咨询及相关基因检测。
-预防措施-
1、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均衡饮食;
2、医生指导下口服避孕药;
3、年龄50岁以上的子宫良性疾病须子宫切除者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和/或卵巢;
4、遗传相关基因BRCA1/BRCA2等突变携带者完成生育后可行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09
子宫内膜癌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尤其是Lynch综合征、子宫内膜癌、肠道肿瘤等,或卵巢癌、乳腺癌患病史;
2、年龄≥45岁,患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
3、无孕激素拮抗的性激素使用史;
4、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5、分泌雌激素的功能性卵巢肿瘤史;
6、初潮早、不孕、不育者。
-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每年筛查: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
2、绝经前子宫内膜厚≥10mm者,绝经后子宫内膜厚≥5mm者结合临床症状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和/或诊刮。
-预防措施-
1、出现绝经后子宫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及时就诊;
2、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锻炼;
3、Lynch综合征者可行预防性子宫切除。
10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1、前列腺癌家族史;
2、年龄≥50岁;
3、BRCA1/2基因突变;
4、高脂高糖饮食者。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需做直肠指诊进行初筛,并抽血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前列腺癌筛查指标)。
1、PSA1ng/L,每2年复查1次;
2、PSA1-4ng/L,每1-2年复查1次;
3、PSA或直肠指诊异常,需要进一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前列腺核磁共振检查,仍怀疑前列腺癌病例需要经过前列腺穿刺活检最终确诊。
-预防建议-
1、适度体育锻炼;
2、合理膳食,尤其是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
3、适量补钙,适量食用乳制品、绿茶。
11
淋巴瘤
-高危人群-
1、淋巴瘤家族遗传史;
2、过量放射线辐射史;
3、染发剂、苯、甲醛等有害化学制剂接触史;
4、艾滋病毒、EB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感染者;
5、长期大量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者。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每年1次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腹部肝脾触诊,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腹部(肝、胆、胰、脾、肾)彩超和腹腔淋巴结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
-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适量锻炼;
2、避免接触有害化学制剂、电子辐射及放射线。
12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
1、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见;
2、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
3、长期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及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幼年、青少年时期接受了电离辐射的人群;
4、碘摄入过多或过少;
5、乳腺、卵巢等与雌激素异常相关疾病患者。
-筛查建议-
1、定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
2、高危人群视具体情况3月、半年、一年复查;
3、复查内容:高敏度超声,甲状腺功能、颈部与甲状腺增强CT检查,必要时细胞学检查及基因检查。
-预防措施-
1、定期健康体检;
2、避免过量辐射照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
3、避免雌激素滥用;
4、注意碘摄入平衡;
5、积极处理治疗其它甲状腺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最后,小编希望大家可以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肿瘤的预防与筛查,降低患病风险,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以健康的体魄去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可以为您提供恶性肿瘤早查早筛服务,有需要可亲临咨询或致电咨询
东院区咨询或27061转。
西院区咨询。
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成立于年4月,由原两院区体检中心合并而成,目前仍分设东、西院区两个体检分部。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多平方米,年体检工作量近30万人次,是深圳市光明区功能最全、公益性最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中心现有员工60多人,高级职称16人,人员配置合理。中心配备有健康体检常规诊疗设备,环境舒适,布局合理,流程畅顺,服务周到。健康管理中心以医院优质的医疗平台为依托,设有各类体检套餐,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体检需求。
健康管理中心是光明区第三周期医学重点学科(共建学科),是多所高校的临床研究中心(基地),医院公共服务主要提供者之一。近年来,健康管理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配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针对慢性病采取关口前移,早查早筛,防微杜渐,积极干预等措施,努力使辖区居民不生病、少生病、晚得病、得小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欢迎有需要的客户前来健康管理中心体检!
学科带头人
曾运红主任医师
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近24年。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全科医学、社区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等工作。重点研究领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管理。承担省市级课题4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带教研究生6名。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
?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基层医药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健康管理(体检)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
?医院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健康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专家
人才队伍
我中心专业人员均来自临床一线,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一支由资深专家、骨干医师、专业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强大队伍。目前有高级职称专家10名、骨干医师12名及数名专职护士。其中,超声科、内科、外科、妇科、职业体检组均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牵头工作,在检前能够提供个性化咨询,检中能够提供专业筛查,检后能够提供合理建议。能够给客户提供专业、可靠、温馨的健康管理服务。
业务范围
医院优质平台,已开展的服务主要有: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从业人员体检、驾驶员体检、入户体检等几大类。所有检查医院相关科室共同完成,医院体检项目的质量。同时,中心可以给有需求的客户提供绿色就医通道服务,部分类型体检的网上预约服务。未来,中心将借助信息技术,为广大客户提供更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