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肾囊肿

2019-1-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正确对待肾囊肿

作者:吕斌

来源:《科普天地(资讯版)》

王先生50岁,医院体检,在做肾脏B超的时候,医生说他肾脏里长了好几个囊肿,其中最大一个直径约3厘米,建议他去肾内科咨询,而肾内科医生则建议他定期复查B超,暂时不需要处理。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B超发现肾囊肿很多,遍布整个肾脏,经CT检查确定为多囊肾,医生说他患的不是一般的肾囊肿,应该积极治疗,否则预后不佳。那么,肾囊肿是否严重?需要治疗吗?要做手术吗?

肾囊肿一般可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和多囊肾,其中,单纯性肾囊肿最多见。肾囊肿体积不大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如不做常规体检,不易被发现,而且囊肿生长很慢或不生长,可以伴随终生。多囊肾患者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因为囊肿数量和大小可以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是一种“先天带来,中年闹事”的疾病。

不少肾囊肿患者在得知肾囊肿的存在后,心怀恐惧。也有不少患者在听说肾囊肿不要紧之后,放松警惕。囊肿的大小、类型不同,其预后也不一样,所以要区别对待。正确的态度是:既不紧张,也不麻痹大意。

单纯性肾囊肿

其数量少,体积小,一般囊肿直径小于4厘米,无症状,无肾功能异常,一般需半年或一年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如果没有明显变化,再继续观察。

如果囊肿体积比较大,直径大于4厘米,或者伴肾功能减退、感染、高血压等并发症,就一定要去看专科医生,可以在超声定位下穿刺抽液治疗。

如果囊肿明显增大,增多,出现破裂出血、感染等紧急突发状况,医院治疗。

多囊肾

如果是多囊肾,那么一定要定期随访,积极观察肾功能,防止病情发展。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多为双侧性多发性囊肿,发展缓慢,多在35~45岁时出现症状。常有腰腹痛、血尿、蛋白尿、夜尿多、高血压、心衰等,可并发尿路感染、结石、梗阻及腹膜后出血,少数有恶变的可能,B超及CT检查可确诊。囊肿可穿刺抽液治疗,但对3厘米以下囊肿无特殊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并发症和保存肾功能。这类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对无症状或无并发症者无须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肾囊肿会不会遗传

大多数人在初次得知自己患有肾囊肿时,已是成年人,非常关心肾囊肿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单纯性肾囊肿是后天形成的,不会遗传。多囊肾是比较明确的遗传性疾病。以成人型多囊肾为例,父母若有一方患病,子女的患病率为50%,父母均患病,子女的患病率为75%。

移友交流

移友1:

谢谢,唉,就是得了这个太心烦了

移友“大光”: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脏异常,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2/3以上的患者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被认为是衰老的改变。肾囊肿常偶然被发现,很多患者系体检查出,大多数肾囊肿不引起任何症状。如引起腰部胀痛或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泌尿系感染时,一般囊肿均较大,直径在5cm以上。

肾囊肿的治疗需因人因病情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肾囊肿发展慢,在无症状时不损害肾脏,对健康无危害,且患者发现时一般年龄较大,因此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即使囊肿较大也可不行治疗,而采取定期复查肾脏B超;如患者腰部疼痛、排尿异常系由于肾囊肿引起,且肾囊肿直径在5cm以上,可采取手术治疗,但容易复发等。

肾囊肿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细针穿刺和开放手术,前者系在B超指引下用长穿刺针从皮肤刺入囊肿,吸出囊液,虽然避免了开刀之苦,但穿刺后易复发;后者虽然复发率低,但患者损伤大,腰部遗留较长的手术疤痕。

移友1:

我妈妈都影响肾功能了,肌酐,尿酸六百多,,血压也高。以前尿蛋白也2+的,现在治疗中,尿蛋白减少为微量,但是肌酐和尿酸一直无法降低。

移友“大光”:

例囊肿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丽;

导师:金钟大;

作者基本信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硕士

囊肿性肾脏病是指肾脏中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的一大组疾病,其中以单纯性肾囊肿最常见,其次为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增长。囊肿较小时一般无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体检中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当囊肿足够大压迫周围组织可出现腰痛或合并尿路感染。一般认为单纯性肾囊肿增长缓慢,不会导致肾功能减退。但是现代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有较高的血肌酐水平和较低的肌酐清除率,同时肾囊肿还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是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中医认为囊肿性肾脏病属中医“腰痛”、“尿血”、“瘤瘕”、“积聚”等范畴。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减少血尿发生,延缓肾囊肿增大并保护肾功能。但目前中医与单纯性肾囊肿方面的相关性分析研究仍比较少,且针对囊肿性肾脏病的辨证分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临床上仍以个案报道及临床验案为主。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年10月—年2医院肾内科门诊的确诊为单纯性肾囊肿或多囊肾的患者例。因目前尚未发现肾囊肿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而肾囊肿患者可出现血尿、腰痛等临床表现,与肾炎的临床表现相似,故本课题主要年全国第二次中医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辩证分型方案,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对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频数结果统计出我院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应用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本痫的中医证候及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其具体的、内在的相关性联系。

1.肾囊肿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本组共收集单纯性肾囊肿或多囊肾患者合计例,其中肾囊肿例(92.7%),多囊肾22例(7.3%),平均年龄为(53.51±15.)岁,高发年龄段为20-80岁,所占比例约97%;男女比例约1.52:1。例患者中,有1个囊肿者例(64.0%),有2个囊肿者50例(16.7%),有≥3个囊肿者58例(19.3%);左肾囊肿者例(38.7%),右肾囊肿者96例(32%),双侧囊肿者88例(29.3%);有囊壁钙化者35例(11.7%);合并肾结石者例(38.3%),合并高血压者例(50.3%);肾功能正常者例(87.3%),肾功能异常者38例(12.7%);尿常规正常者例(49.3%),尿常规异常者例(50.7%)。

2.肾囊肿患者中医诊断及证候分布结果:本组例患者中,中医诊断为腰痛者例(41.3%),尿血者27例(9.0%),淋证者21例(7.0%),水肿者5例(1.7%),慢性肾衰者37例(12.3%),其他者(如积证等)86例(28.7%)。辩证分型方面,例患者均表现为虚实夹杂证,以气阴两虚,湿热瘀阻型最为常见。本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95例(31.7%)最常见,其次分别为脾肾气虚证93例(31.0%)、肝肾阴虚证56例(18.7%)、脾肾阳虚证44例(14.7%)、肺肾气虚证12例(4.0%),无阴阳两虚证;标实证中,湿热+血瘀证例(69.7%)最常见,其次为湿浊证+血瘀证66例(22.0%)、水湿证+血瘀证25例(8.3%)。

3.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肌酐(简称Scr)水平与肾囊肿的数量及最大长径呈正相关,囊肿体积越大、数量越多,Scr水平越高;尿素氮(简称BUN)水平与肾囊肿的数量也密切相关;而尿酸(简称UA)与肾囊肿的数量及最大长径没有相关性。

(2)Scr水平与高血压、肾结石的存在密切相关。肾囊肿合并高血压患者及肾囊肿合并肾结石患者有有较高的血肌酐水平;肾囊肿合并高血压组有较多的囊肿个数、较大的囊肿体积。

(3)本虚证中Scr、BUN水平可能与中医之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有一定相关性;标实证各证型与Scr,BUN、UA相关性可能不强。

(4)肾功能正常组中,本虚证主要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最常见,标实证中以湿热+血瘀证最常见;肾功能异常组中,本虚证主要以脾肾阳虚证坡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少见;标实证中仍以湿热+血瘀证最常见。

(5)血压正常组中,本虚证主要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最常见,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少见;而合并有高血压组中,高血压1级主要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为主,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次之,肺肾气虚证少见;高血压2级中,主要以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常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次之;高血压3级中,主要以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多见。标实证中,所有病例均兼有血瘀证,血压正常或异常均以湿热+血瘀证最常见,其次分别为湿浊+血瘀证、水湿+血瘀证。

(6)尿常规正常或异常时,本虚证主要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最常见,标实证以湿热+血瘀证最常见。而在尿白细胞、尿潜血、尿蛋白的分级中,本虚证无规律性,推测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标实证主要以湿热十血瘀证最常见。

单纯性肾囊肿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囊性肾脏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高发年龄段为20-8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研究结果显示肾囊肿的囊肿数量、最大长径与Scr、BUN水平、肾结石及高血压、尿常规等有存在一定相关性。中医证候方面,本院资料均显示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其中气阴两虚湿热血瘀阻型为最常见证候,血压水平、Scr水平及尿常规检查结果对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

-7-:14:50

移友2:

谢谢大光超版的帖子。目前我的情况只是囊肿大些,其他问题还没出现。手术还是穿剌

长按绿叶,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gjlmrys.com/jzxzhl/9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