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再论中国信心从何而来深化改革激扬发展
2016-5-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取消和下放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改革,在涉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在投资准入、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今年以来,我国推动改革的领域之广、决心之大,使人振奋。
在增速放缓以后,中国经济航船仍然走得更稳更远。穿越重重疑虑,通过一系列稳健有度的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改革正在给众人注入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白癜风权威医院在印尼巴厘岛的重要演讲中指出的,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惟其艰苦,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对当下中国而言,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发展的活力从哪里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告知我们,通过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无形的手充分发挥,让有形的手更加有效,是激起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做减法,市场增活力。循着这一思路,今年以来,我国减少和下放了一批投资审批事项治疗白癜风医院,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成认缴制,简化工商登记程序等商事登记改革内容,努力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企业主体创造更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竞争环境,激起市场主体创造力。
改革之船需要创新续航。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理念、制度和机制创新。坚持创新引领,通过利率市场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等改革措施,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创新活力;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加快构成公共服务新机制;各地大刀阔斧优化行政流程,推出集装箱式审批、上审批今年以来,一系列创新措施,有效推动了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发展的转型升级。
30多年的改革经验告知我们,社会资本和小微企业的活跃程度,反应着经济活力和市场信心。激起这些社会主体的活力,也是经济发展第二季的重点所在。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构成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行意见》,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营建良好的小微金融发展环境,用制度创新激活改革内生动力,为市场增加了信心。
数据表明,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预计全年吸收外资范围仍将保持相对稳定。中国大磁场的存在,有力说明投资者对华投资的信心没有改变。这也是30多年来,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的一个缩影。2012年,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超过了与欧洲、美国的贸易额之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中国经济正在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让中国与世界彼此沾恩、相互得益,这仍然是中国改革的不变逻辑,也是世界对中国信心的最好注脚。
曾有外电评价,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人类历史上触及人数最多、经济当量最大、全球影响最强的巨大系统工程。通过改革,中国正在逐渐成长为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通过创新,中国正加深与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融会,继续担当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当世界的眼光转向东方之际,我们破浪扬帆、信心满怀。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