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妙手,精准剖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

2021-8-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以下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可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育等。内异症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其他部位型等四种类型。

当内异症遇上不孕,对于患者更是雪上加霜,对于医生更是棘手难治。是否手术,何时手术,手术中又要怎样保护卵巢功能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医生在治疗前需要考虑的,且做好充分评估。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下,可以提高妊娠率,尤其是Ⅰ-Ⅱ期,有些患者未进行手术,助孕后妊娠率较低,这时还是需要手术囊肿剥除。

手术后,一般会根据ASRM评分进行内异症的临床分期,再根据病史,ASRM评分、以及输卵管最小功能评分系统(LF)做出内异症生育指数(EFI)的评估,进一步评估内异症患者的生育力。有生育要求的内异症患者,其腹腔镜手术包括:病灶去除术(腹膜病灶、巧克力囊肿、深部浸润型内异症)、重建子宫直肠陷凹、输卵管通液和宫腔镜检查(不孕患者)。

卵巢型异位症(即巧克力囊肿,也叫巧囊)又分为Ⅰ型(原发性)和Ⅱ型(继发性),需要按照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

Ⅰ型巧囊由卵巢皮质凹陷形成,多见于异位症早期,其形成机制源于Sampson教授提出的经血逆流—卵巢皮质凹陷学说。临床多借助阴道超声、腹腔镜发现。Ⅰ型巧囊体积小,多数3cm以下,临床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当采取手术治疗时,术中分离粘连后,可发现Ⅰ型巧囊。其常粘连于骶韧带,或侧盆壁。对年轻不孕症患者,不予以囊肿剥除,采取局部电凝巧囊壁,能较好减少卵巢损伤,降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已生育女性,建议剥除巧囊。由于Ⅰ型巧囊由卵巢皮质凹陷形成,且卵细胞生成于卵巢皮质,剥除时因谨慎处理,避免过度损伤卵巢,尽量多保留卵巢组织,减轻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扫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zgjlmrys.com/jzxzcs/13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