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们常吃的饺子放入这几样东西,居
2019-4-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饺子皮里加入山药和茯苓粉,肉馅里加入麦冬碎,咬一口,汤汁四溢,口感鲜香。马上要过元旦了,为了迎接新年,给病人送福利,医院食堂做起了独一无二的中药饺子。每一只饺子都掺入了中药食材,不论男女老少,吃了都可以健脾助消化。
中药饺子的发起人,是市级名中医、医院副院长詹强,他专门研究药膳,还写过一本名为《中药做的家常菜》的畅销书。为什么在饺子里加入中药?詹院长说,饺子在古代就是一味中药材,曾用于治疗冻疮。
面皮和肉馅
加入中药食材
昨天一大早,医院食堂的面点师傅就准备好了各种中药食材,他们事先将茯苓和山药磨成粉,按比例加入面粉里;在白菜猪肉馅里,还拌入了切碎的麦冬。
1斤面粉里加入10克茯苓粉和10克山药粉
1斤肉里加入10到15克麦冬碎
为什么饺子里加入这几味中药食材?詹院长说,因为它们的颜色和面粉一样,加入饺子里也吃不出中药味来,还有健脾助消化的功效,是男女老少都能吃的美食。
饺子的故事
饺子最早就是一种中药,原名“娇儿”,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到许多穷苦的百姓冻烂了耳朵,就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向穷人舍药治伤。
当时,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儿汤’,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入锅里煮熟,煮好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儿’,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吃。
詹院长说,张仲景分给每人两只娇儿、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后,这些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这碗“祛寒娇儿汤”,也因此广为流传,经过年,演变成了现在的饺子。
如果要自己做来吃,詹院长建议:
口干、烦躁等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在饺子馅里放入麦冬碎;
阳虚怕冷的人,可以用杜仲、黄芪、巴戟天煮水10到15分钟,将煮出的汤汁拌入面粉里即可。
两款中药面点
可补气健脾
爱吃面食的人很多,冬季还可以做哪几款药膳吃?詹院长说,他研制了两款中药面点,经常会在家做来吃。
◆◆◆◆
第一道:黄精拌面
黄精
15克
面条
克
生抽
适量
葱、盐
适量
橄榄油
适量
做法:
先将黄精用沸水泡20分钟后切成丁;将面条煮熟,加入生抽、盐,放上葱、黄精;将橄榄油烧热,淋在面条上即可。
詹院长点评
这个拌面很简单,早晨起来可以做一碗。黄精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燥咳等症,对于糖尿病也很有疗效。它的味道有点甜,咬起来有嚼劲。
医院长大,黄精就是我口袋里的零食。如果是体质湿热的人,又喜欢吃面,不妨拌一碗。
◆◆◆◆
第二道:党参马兰水饺
马兰头
克
猪瘦肉
克
饺子皮
克
党参
5克
做法:
将党参泡水3小时后切成碎末;马兰头焯水后切成碎末;猪瘦肉切成肉末备用;将党参末、马兰头末、猪肉末稍炒后做成馅,包成饺子,蒸熟食用即可。
詹院长点评
马兰头是一种野菜,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野菜里放些党参末,吃起来爽口,又加了点补气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的人。
柴悦颖徐尤佳
文陈良江
编
杭州日报养生道与养生大咖面对面参加养生讲座、义诊获得不定期送出的养生礼品感谢阅读,如果觉得还不错,请点并转发
赞赏